从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人物William Collins的部分话语看礼貌问题
文/王孝容(川外)
摘要:笔者从社会交际中存在的礼貌问题出发,先谈论礼貌的定义,社会调节功能。然后再纵览各个礼貌原则,并加以比较。最后试用徐盛桓的礼貌原则新构想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滑稽人物William
Collins的话语加以分析,说明礼貌问题是社交中不可小觑的问题,礼貌得体的言语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并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能帮助个人在他人心中构建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
关键词:礼貌原则;定义;得体;交际
引言
我们所学的政治知识中有关于人的属性的描述:人天生就是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区别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人与人之间必定要进行交际。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套一句流行的术语来说,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正朝着
“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不管怎么说,由于交际需求的增多,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在交际场合中,说话稍有不慎,往往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不但交际目的不能实现,还有可能使交际双方或和第三方交恶,达到反效果。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报纸上看到诸如此类的报道:谁谁谁由于在交谈中两句话不投机,就立刻打起来了,一方重伤,另一方锒铛入狱等等。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要减少诸如此类的事情的发生,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我们应该注重交际策略的培养,要讲究交际中话语的得体性——要礼貌地、得体地使用语言。
1.礼貌的定义极其社会功能
古往近来,不少学者都对
“礼貌”这个词下了不少定义和做了不少研究。但都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说法。笔者就礼貌的定义问题收集了以下一些说法。众所周知,由于交际的广度和频繁度的增加,不少人在交际中因为不注重言语的礼貌和得体性问题,交际失败,导致了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产生等社会问题。
⒈1 礼貌的定义
⒈2 礼貌的社会功能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因此为了各种不同的需求,人与人之间一定会进行交际活动。礼貌的、得体的言语有助于成功的交际,交际目的的实现。反之,由于言语的不当,譬如说,粗鲁的语言、不够礼貌、过分礼貌等都可能引起摩擦,导致交际的中断,小到邻里关系不能和睦友爱,大到国与国之间交恶。前段时间闹得沸沸腾腾的印度女明星对英国女明星的不当言语的抗议从而引起了两国外交关系的紧张,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际活动中,礼貌的得体的言语的重要性。再套一句话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礼貌的社会功能也是不可小觑的。
⒉ 会话中的礼貌原则综述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并根据这个根本原则提出了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何兆熊,1999)笔者赞同成功的交际要求交际双方在会话中相互合作的观点,而相互合作是相互尊重的表现,体现了人的礼貌的这一品质。由于Grice的这一原则还存在着很多缺点,后来很多学者又对之进行了修补。如何实现交际目的或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是交际的核心问题,也是交际理论研究的重点。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际的核心问题,而Leech对此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对它是一个补充。(何恒幸,1994 )
Leech提出的礼貌准则包括六个准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并用“惠”和“损”两个概念对准则下面的每个次则加以规定。我们可以运用这六个准则对日常生活中的话语加以解释。虽然后来不断有人对他的准则加以批驳,认为每条准则中其中一条次则已经包括另一条次则,并且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等因素。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解释力。何兆熊(1999)认为,Leech的礼貌原则的最大不足是对礼貌的得体性没有予以充分的考虑,并且忽视了在一定的情景中可能决定礼貌程度的语境因素。考虑言语行为的礼貌问题时似不应忽视说话人相对与听话人的社会地位及身份、言语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礼貌程度也同样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略有改动)笔者也非常赞同何所说的讲究礼貌的得体性的观点:过分礼貌或不够礼貌的形式都会使语言显得不得体,还可能会因此产生另一种会话含义。因此,我们在言语交际中不但要注重讲礼貌还要注意礼貌的得体性问题:说与身份、时间和地点相称的,恰如其分的话。反对过分礼貌以至卑躬屈膝,反对不够礼貌以至粗鲁。
后来,徐盛桓(1992)针对Leech的礼貌原则中的不足提出了礼貌原则新构想,包括促进各方关系和运用礼貌策略两大方面。再后,何恒幸(1994)认为修正后的礼貌原则虽然增加了原来礼貌原则没有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但是还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并“根据相似性吸引”的人际心理提出了对方中心原则及其运用策略。该原则认为,解决交际的核心问题的焦点在于交际的对方。交际中,必须以对方为中心,视对方为“变量”。并且一切话语必须适度向对方倾斜,在策略方面则认为言语交际者说话必须遵守“心理求同法”即尽可能按照对方的心理需求说话。他指出Leech的礼貌原则中赞扬准则中“尽量多地赞扬别人”不一定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相反,有时甚至会给别人来坏处或难堪。笔者也有同感,但是对他所说的“尽可能按照对方的心理需求说话”感到略有不妥,因为他仍然对“度”的问题没有加以严格的界定,这与Leech所说的“尽量多”有相似之处。在众多的原则中,无论是Leech或何恒幸,他们都只考虑到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心理需求的满足,而忽视了说话者在表现礼貌的时候个人形象的建构,一个科学的礼貌原则应该能综合以上优点。综观以上的各家的礼貌原则,笔者更倾向与徐盛桓的礼貌原则新构想,因为他考虑到了注意自身一方这个问题。笔者将引用徐的原则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滑稽人物Wallian
Collins的部分话语进行分析。
⒊分析《傲慢与偏见》中Mr.Collins的部分话语
首先来看小说《傲慢与偏见》第七十四页中Mr.
Collins的话语。他们打完牌以后,当Mrs.
Philips对他在牌桌上输了不少表示安慰时,他一本正经地说了下面一段话:
‘I know very well, madam, that when persons sit down to a
card table, they must take their chance of these things, and
happily I am not in such circumstances as to make five shillings
any object. There are undoubtedly many who could not say the same,
but thanks to Lady Catherine de Bough, I am removed far beyond the
necessity of regarding little
matters.’从这段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体,有着自负和自卑的双重性格。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言语上的不礼貌之处:他首先应该对Mrs.
Philips的关心表示感谢,他不但没有,还急于显示自己的阔绰,说这点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极端的自以为是,显然是对Mrs.
Philips的关心不领情。他的话语显然是有违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的,别人还没有赞扬他时,就开始自吹自擂。但是在话语的末尾他又不忘对提携他的人感恩戴德,显示出了他卑微的一面。Mr.
Collins其实是一个极力想上上流社会靠拢的十分虚伪的人,他在行事上也会极力表现出他所认为的上流社会人士应有的彬彬有理。从他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话语表现出了不领情之意。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到礼貌的得体性问题,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欺下媚上”的境地,显然也对自身的人格的积极建构造成了损害。
我们再来看Mr. Collins向Elizabeth求婚时的话语。
‘Believe me , my dear Miss Elizabeth, that your modesty, so
far from doing you any disservice, rather adds to your other
perfections…my reason for marrying are, first, that I think it a
right for every clergyman in easy circumstances to set the example
of matrimony in his parish…thirdly─ which perhaps I ought to have
mentioned earlier, that it is the particular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 very noble lady whom I have the honor of
calling patroness…choose a gentlewoman, not brought up high, but
able to make a small income go a good way…it remains to be told
why my views were directed to Longbourn instead of my own
neighbourhood, where I assure you there are many amiable young
women. But the fact is, that being ,as I am, to inherit this estate
…’
结束语
笔者从交际的需求说起礼貌问题在整个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性、礼貌的定义。并浏览了一些知名学者提出的礼貌原则,并从徐盛桓的新礼貌原则出发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滑稽人物Mr.
Collins在社交中出现的一些违反礼貌原则的问题,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交际目的实现的落空,并在他人心目的留下了极差的个人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作为社会的人,在不能避免的交际中应该注重言语的礼貌得体性问题,要根据时间地点等情景的变化,采取积极的礼貌策略,说切合自身身份地位的话,并在讲礼貌的时候无过或不及,这不但有利于交际的成功,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正面的个人形象。
参考文献
Jane Austien. (1991). Pride and prejudice.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何恒幸.(1994).对方中心论.外语学刊,(3),6-10.
何玲艳&夏决芬,(2006).礼貌现象的语用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10).
何兆熊.(1999).新编语用学概要(pp.211-225).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瑞华,(1994).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外国语,(3),25-27.
梁晓辉,(2006).从交际失败个案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解释性.国际关系学院学报(5),73-76.
林大津&谢朝群,(2005).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争议与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6),419-425.
谢朝群&林大津,(2006).语言礼貌的哲学维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5),96-100.
徐盛桓,(1992).礼貌原则新拟.外语学刊,(2).
王建华,(1998).礼貌的相对性.外国语,(3),18-22.
张韧,(1994).礼貌概念及其它.外语教学,(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