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古镇有四大寨门、四小巷口、三宫五庙、九条街。当时这“四门九洞”有门有锁。可惜这些门今仅存残迹。但罗城不但具有中国其他城镇的突出民间风味,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格调。
走进罗城,你可感到与现代社会的强烈对比,罗城是如此迷人和使人留恋,它不仅存在于中国古代,而通过对罗城历史的了解和欣赏,你将感觉到它永存于世。罗城的一事一物显然都不是继承长官意志的。建筑物是不规则的,如灵官庙不是处于罗城街中轴线,而是偏右,同时戏台离庙又稍远。更有趣的是灵官属道教,而当地人却把它作为佛来供奉,但由和尚而不是道士主持宗教仪式。这种道、佛二教互相尊重,如罗城的汉、回民族大家庭一样。
灵官庙建于清乾隆十九年,清咸丰九年、民国八年均培修过。结构上为两重式,前为正殿,后为观音,现基本完好。
古戏楼的背面有一石牌坊,坊上有一对联:罗众志以成城倚铁峰枕峨秀跨八百里巫云长驱五海,重古今而作宜纳优益集高腔通四千年韶乐胞兴万方。横批:濯濯永流
这一对联写得是何等的好啊,它把罗城的地理位置、为何修船形街、古戏楼的作用、求水的心情等等全部概括进去了!!
街的尽头,在一片高低不平的菜地里,我们看到了一对雕刻精美,气势孤傲的石狮,据说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对石狮。但为什么它们会沦落到这里看守菜地呢?想必这石狮的背后,当年一定是气势恢宏的大庙。一打听,果真如此,原来这里是南华宫,清光绪五年培修过,结构为二重正殿,戏楼抱厅,后被一场大火焚毁,现仅有一对2米多高的石狮子在原址。
对面的山就是铁山,当年诸葛亮曾在铁山炼过铁。
曲径通幽的小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