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旅随想录(连载十五)配图
(左前方是石碑和公主柳)
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见证了汉藏人民的深厚友情。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另一碑为种痘碑,为纪念清朝乾隆年间中央政府向西藏人民传授种痘方法以防治天花所立,则见证了中央政府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香炉中的香火昼夜不熄)
在小广场街心有一个巨型香炉,昼夜烟火弥漫。两侧各立着一根约20多米高的经杆,印有佛陀教言布条的经幡缝接在粗长的经杆上,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

(磕着等身长头的人们)
唐蕃会盟碑后面就是大昭寺的正门,正门的左侧立有一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昭寺”的石碑。这里香烟飘袅,人头攒动,朝佛人、进香人和转经人早已将这里挤得满满当当。寺前不大的青石板地上趴满了一批又一批磕着等身长头的人,场面非常感人。经历了千年沧桑的石板地已被人体磨擦得光滑发亮,一尘不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深深的凹痕。还有更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我被他们的这种虔诚深深地震撼了。在这里,经过千余年历史风雨的洗礼、被数百万虔诚的灵魂叩拜过的石板路光洁似镜,留下了岁月的深深印痕。来到这里,不管你是否有宗教信仰,你都会感悟到藏传佛教的神奇力量。这里,散发着信仰超凡脱俗的圣洁;这里,谱写着生死轮回的生命乐章。

(天井式院落)
从正门进去,右手就是售票处。首先看到的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鹤起。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据说,每熄灭一盏酥油灯,代表一个生命的消逝;每点燃一盏酥油灯,代表一个灵魂的重生。虔诚的人们把里面即将熄灭的酥油灯续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璀灿的酥油佛灯,闪烁着人们太多的祈福与虔诚,记载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千年岁月的永恒。

(院落东侧长明不灭的酥油灯)
大殿通道入口处右侧是关于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画,它生动形象地绘出了公元7世纪时的早期布达拉宫的样子,以及当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

(壁画)
要了解大昭寺,要了解7世纪时的拉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先看这幅壁画。与这幅壁画紧邻的壁画也一定要看一下,内容是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组织的一个大昭寺竣工的开光典礼的庆典活动,壁画左侧的山是药王山,有布达拉宫前面广场侧的佛塔。壁画右侧便是最早只有两栋主要建筑的布达拉宫,也就是松赞干布建的王宫。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