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旅随想录(连载六)配图
列车在我的梦乡中驶过了格尔木,一直沿着昆仑山脉南行。一觉醒来已是6月4日早上7点钟,站在窗口,看到车外一片阳光灿烂,清晨的阳光总是给人带来非常舒服的惬意感,尤其是在这青藏高原上。

这时列车广播传来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青藏高原》的歌声。列车驶入了举世闻名的藏羚羊保护区——辽阔浩瀚、人迹杳渺、原始神秘的可可西里!我看了一下车厢电子显示屏幕,这时的海拔高度是4677米。可可西里的早晨,淡蓝色的晨光洒在荒原上。山间,弥漫着薄雾一样的风沙。列车广播介绍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及珍稀物种藏羚羊,讲述着青藏铁路建设中如何以修建动物迁徙通道等各种方式保护藏羚羊及其他动物的生活和繁衍。可可西里,蒙语的意思为“美丽的少女”,为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是目前我国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周围没有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4度以下,最冷温度可达摄氏零下40度;常年大风,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烧开水的沸点只有摄氏80度。由于自然条件差,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可可西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这片尚未被污染的净土,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这里,繁衍生息着藏羚羊、羚牛、野牦牛、藏野驴、斑头雁等珍稀野生动物,它们
的生存,展现了青藏高原上的生命奇迹。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是我国特有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在这里曾充满了盗猎者对藏羚羊疯狂的破坏与杀戮,1996年至1997年,每年至少有2万只藏羚羊被猎杀。由于国家采取了有力措施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共同努力,使曾经十分猖獗的盗猎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也许,明天的可可西里将还野生动物一个美丽、宁静的家园。一个去过可可西里的学者曾这样说过:“藏羚羊不是大雄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
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青藏铁路从各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穿过,打破了这里旷古的宁静,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铁路建设者们在沿线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从而保证各种野生动物维持原有的迁徙路线和生活习惯,可可西里的好梦仍在恬静地延续着......

乘客纷纷扒着车窗,或用照相机、摄像机,或用望远镜捕捉着藏羚羊的踪影。我嫌过道上的人多,拿着相机和DV到了后面的餐车,因为餐车里很宽敞,两面都是大玻璃窗,在这里两面都可以观察。餐车里有七、八个外国人在谈笑着,我不懂外语,也不知他们在说什么。有一个老外拿着相机对着窗外的景色在拍照,但奇怪的是,列车员好像不准他照,互相有点争吵,还是老外作了让步,将相机收捡了。因为他们是用外语进行的对话,我听不懂。我想,是不是对外国人有什么规定吧。看来,不懂外语多少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点影响的,是不是也该学一点外语呢。不过又一想,我的工作又不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还是算了吧,自己原谅自己了。

我仔细地对窗外进行着搜索,因为像藏羚羊、黄羊这类动物体形较小,又具有很好的保护色,加之它们离铁路较远,观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幸运的是,我还是看到了藏羚羊,它们少则六七只,多则二十几只在草地上跑着。但由于较远看得不是很清晰,在飞驰的列车上用相机拍摄的照片效果也不好。不过我还是感到很欣慰,我毕竟看到了藏羚羊,这里仍是它们宁静的家园。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