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丹培拉绘画技法与步骤

(2007-03-07 14:38:01)
分类: 图书出版的有关文章
        第六章传统丹培拉绘画技法与步骤 
 

一、水性丹培拉作画方法

1、浮液配制

先用一个新鲜鸡蛋从中取出蛋黄后,放在纸巾上吸掉蛋清涂,小心撕去外层白膜和胚绒。再取刀片刺破黄膜,使纯粹的蛋黄流入容器内。按比例加入蒸馏水,在瓶中搅拌或摇匀,搅拌时顺同一方向,这样水性乳液配制完成。配制的乳液使用后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保鲜,一周内不会变质。腐败变质的乳涂粘附力很差是不能使用的,甚至盛过腐败乳液的瓶子也是不可再使用的,否则会导致新乳液加速变质。每次装乳液的瓶子要洗净消毒,工作细心对作品的持久保存不变样会起重要作用的。

2、透稿

将一幅完成的素描稿转透到板面上,是丹培拉绘画技法的第一步。古代的壁画,丹培拉绘画是将与画面等大的素描稿的轮廓或主要线条按一定相隔的距离刺出小孔,然后用黑色或棕色粉袋轻轻地拍打,使粉末透过小孔留在底板上,然后将底板上点状用线重新描绘。

现在我们使用的方法,把素描复印出来,或拷贝到硫酸纸上,在复印后面均匀涂上氧化铁红粉,用胶带固定在底板上,用硬铅笔或圆珠笔,从上至下或从左到右,不能透漏。

3、定稿

把透完稿用淡墨汁描绘,根据素描原稿把线条的轻重、浓淡以及明暗关系,重新画一遍,单色素描稿最好细致认真。轮廓线用铁笔刻出来,素描底稿对以后步骤起决定性作用。

4、第一步

着色。第一层用“小湖”技法,铺大块面积。“小湖”顾名思义就是用最稀释的颜色,水多,在画面上形成湖水般的效果。用笔要起止肯定到位,不留飞白和笔痕,确保颜色完全盖住画底。这一步要一挥而就,笔到水到,不用担心水会流到不到的画面。“小湖”画法要求你事先准备足够的颜色,并在作画时不时晃一显示媒介乳液,以免色彩沉淀。

“不湖”配制比例为1份蛋黄比9份水,配制后的媒介乳液与单纯的一种颜色调和,不可混合多种颜色使用。不然画面不透明,失去丹培拉绘画的特性。一般圣像画皮肤的地方使用土绿,其他部分使用与画面相同的单色。铺底时使用扁笔要涂得非常均匀,不能用笔回来刷,不然会把底稿墨色翻上来。

5、第二步

第二层,1份蛋黄比6份水,这是圣像画技法所用乳液的总体比例。用于中间过程的深入、提白和局部罩染。每一层颜色都应比前一层亮和暖,并与前一层的暗颜色柔接相接,可在颜色尚湿时用手指揉,亦可用笔沾水或乳液轻抹。丹培拉技法中,最重要的是技法是提白技巧,就是圆头笔加白,往亮里画,每次提白后,根据提白后关系需要,然后罩染,罩染后色彩加重,需多次提白和反复罩染的这种技法是透明技法,能使画面自然接和,并产生丰富的明暗和色彩变化。

6、第三步

第三层,用1份蛋黄比3份水,是进一步深入刻画的比例。深入时可用笔直接交叉笔迹,这种调配出的乳液能使光泽底层颜色产生轻微的光泽。具体说来,就是用貂毛细笔画出密集的交叉笔痕,如同铅笔素描中画明暗的排线,以便造成活泼的色彩渐变,从最暗到最亮,或者相反。貂毛细笔不应饱含颜色而应枯笔渴色。因此,须用拇指轻轻挤出画笔中多余的水分。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每完一笔,颜色便积出一个小包。在这一步骤过程中,同样可以继续罩染,乳液比例,可用1比12、1比9或1比6的蛋黄与水调配的乳液。罩染是丹培拉技法中的透明画法,是与所有画种最大的区别。丹培拉技法中罩染与提白是这种画法的最大特点,透明画法就是扁笔在已有颜色上均匀地、薄薄地罩上一层很稀的蛋黄调水的乳液,乳涂可略有颜色亦可无色。罩这一层的目的是改变下层色的调子和深浅反差。

7、第四步

第四层,就是作画的最后制作阶段。需黏稠的乳液,用于细部或局部及轮廓线的刻画,就是用小号貂毛圆头笔在已完成物象的边际反复涂抹,根据描绘对象和色彩的需要变化线的色彩和厚度,使画面更加生动感人。

8、第五步

圣像画特别制作技法,光环、文字,有的作品是用铁笔刻出来的,有的则用石豪堆积出来,以便圣像画起到装饰效果。在圣像画背景的处理,用1:6乳液调土红或赭石颜料平涂在背景部分,薄厚适宜,用于粘贴金箔底层色,如手头上没金箔,我们可以用金粉自制,也可用丙稀金代用。在贴满金箔后抛光,时间以潮湿冬季为佳。抛光工具可是宝石(如纯绿宝石、黄玉)或兽牙,亦可用玛瑙制成。抛光工具四周宜圆滑,切忌见棱见角,表面要磨光抛亮。抛光后的金箔表面会呈近似紫铜的极暖色调,画面透出丰富的色彩变化,更加神圣辉煌。

二、油性丹培拉作画方法

油性丹培拉绘画技法盛行于欧洲整人文艺复兴时期,甚至到公元17世纪中叶,这种技法无论史料记载还是画家亲传,均无定法,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经验,作画需要,调整不同材料的比例,以使媒介符合自己的需要。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乳液配制

1份蛋黄或全黄比1份混合油(半份树脂光油、半份熟亚麻油),在瓶中摇匀。最好使用搅拌器,能使乳液溶合的均匀。使用时根据作画需要按比例加水,可参照水性丹培拉技法比例。

2、透稿、墨稿

透稿方法可参照水性技法,但不同的是油性丹培拉素描稿更讲究,追求完美,尽自己最大能力完成最精细的墨稿,完成的是一幅完整黑白画作品,这一步对后来的步骤极为重要,这也就是透明技法的根本。

3、第一步

油性与水性不同是没有“小湖”,而是用大扁笔平涂单色,罩染一个透明层,一般肌肤部分采用土红或土黄,然后提白,罩染再提白的过程,每一层罩染或冷、或暖、或明、或暗、或鲜、或灰应有变化,宜薄不宜厚。乳液比例参照水性。

4、第二步

深入刻画,就是对细节的描绘。在对细节描绘时要保留第一步的透明层,不要把整画面重画一遍,一般深入多指亮部,暗部因墨稿已经完成,一至二遍单色罩染暗部能产生透明层,能使画面出现空灵之感。

5、第三步

是画面充分深入的过程,尽力把每个细节或局部完成。待干后中间上光,统一画面色调,增加画面坚固度。达玛或玛帝光油1份比5份松节油这是参照比例,正确的比例是根据经验,根据画面厚薄而定,厚的画面松节油减量,薄的画面松节油多些。上光时,光油可调颜料,也可不调颜料,把画竖起,不要平放,用较软的大号底纹笔或扁平笔沾饱刷子,从左至右一笔压一笔平涂。这时画面光油像水迹流淌下来,不用管它,不能来回左右平涂,不然画面底色会被掀起来,上光后干燥一夜。

6、第四步

调整画面,上完光的画面会出现吸油和多油现象,这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吸油是底层画得薄而被底板的涂料吸收,多油是表层乳液过稠所致,用手掌轻轻擦去多余的油即可再画。再次深入是通过中间上光检查问题,以便心中有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