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的第一站是“仁寺洞”
。走过后,这里成了我这几天来最喜欢的一个洞。百度补脑先。
仁寺洞在朝鲜时代(1392-1910年)是官府和两班私宅密集的地方。日本占领韩国的后期起,仁寺洞没落的两班把家中的物品拿出来卖钱,于是这里就应运而生了一些古董店。后来,仁寺洞古董街又有了展销古董的画廊和相关联的店铺,仁寺洞渐渐就成为了买卖文化商品的文化街。一般地,我们说的仁寺洞指的是从安国洞环岛经过仁寺洞十字路口,到钟路2街塔谷公园前面的一带。仁寺洞以中央大街为中心,四周散布着很多的胡同,多而密集,就像是蜘蛛网一样。在胡同里隐藏着很多仁寺洞的著名场所。为了能找到胡同深处的著名场所,最好在仁寺洞中央大街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的观光咨询中心拿上仁寺洞的地图。
“去仁寺洞,可以买到韩国的‘文化’。”
在仁寺洞可以买到古代美术品、各种现代美术品、韩服、陶瓷器、各种工艺品和其他的旅游纪念品,其中和古代美术品、现代美术品有关的最多。逛仁寺洞的另一个乐趣就是胡同里的韩国传统饮食店和传统茶馆。传统饮食店和茶馆保留了韩国特色的风格和情调,受到韩国人和外国游客的欢迎。
看完介绍,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我最喜欢仁寺洞了,到哪里都会买瓷器的我,在这里也算有所收获。
随便就能走进一个画廊,甭管能否看懂吧,只要不再抬头低头便是化妆品的商店,这一点就让我心里舒坦很多。小小的画廊,光线柔和,静静的立一会儿,然后再狠狠的对自己说,你有多久没画了,好意思么?
【我拍画,花拍我。】
走进一家陶瓷店,小小的店面,柜台后面坐着一个安静女子。我在店里兜兜转转,翻箱倒柜,她也没有过来问东问西,只是静静坐着带着老花镜做自己的事情。
高丽青瓷是韩国的代表性瓷器,虽然不是我的菜,但是一些小器物还是很雅致,买了一些。结账时和一直在柜台里安静的老板聊了起来。她帮我包装,突然问我:你的这件外套在哪里买的,上面绣的是韩国一些传统的图案很好看。因为问的好突然,我有点愣住了,然后她连忙解释,几年前,有一个客人背着一个包在店里,她很喜欢那个包,但是因为太害羞没有勇气问对方这个包是在哪里买的,所以到现在都念念不忘,因为这个教训,她现在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鼓起勇气去问,不让自己后悔...接着还告诉我她1979年开始经营这家店,那时候她还很年轻,说着从角落里翻出她年轻的照片,看到照片里的她和现在,除了皱纹和白发,几乎是一摸一样的笑容和脸庞,非常美丽动人...
她有着非常亲切的面容,好像在哪里见过,即使没有,也好像有一天一定会遇到。在小小的瓷器店里,能够有这样美丽的相遇,实在是太美好的回忆。
仁寺洞的这栋大楼集结了非常多的手工艺,装饰品店铺,零零总总热闹非凡,其中一家店铺里的设计,是在非常枯寂陈旧的实木家具里点缀着璀璨夺目的水晶,好像枯木里绽放的花朵,两种对比性的材质放在一起所产生的冲击力强大极了,过目难忘,朽木镜框缝里生出的水晶花朵,满身斑驳的衣橱蜿蜒出水晶的藤蔓...不能拍照,在这里记叙一番作为记录。
这栋大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回旋上升式的结构,不用攀爬楼梯,走着走着就到了上一层,那种玲琅满目无穷无尽的感觉愈加突出。来仁寺洞,一定来这里逛逛吧,最上一层有咖啡店,小憩的座位,布置的文艺雅致,一回头,屋顶上能看见绵羊,长颈鹿,很欢乐。

逛了那么久,正渴着,往下一张望,居然看见一栋纯木质的小楼,是个茶馆!要知道在首尔满大街的咖啡馆,想找到一家茶馆,太难了,想到能喝到茶,马上来了精神。
脱了鞋赤脚进了茶馆,满屋的阳光照在温和的木质结构的梁柱上,愈发显现岁月静好。席地坐在窗边,点上一壶雀舌茶,一杯柚子茶,配上韩国传统的茶点,虽然行走的时光珍贵,但是还是愿意就这样什么都不做,静静的消磨时光。
【窗外的墙角,绘着树叶,小鸟,配着种植的花草,成为一幅永久的画面。】

【路过明洞,遇见这位pink
man,晚上在弘大他又再次出现在街头。】

因为明天就要回上海了,所以利用最后点时间再买些东西,逛街真心累啊,要逛不动了,傍晚躲进twosome
coffee,歇脚。夕阳真好,想着这个春天的旅程要结束就要回到现实世界,有点黯然神伤。
晚上继续逛了梨大。梨大就是梨花女子大学的简称,也是依托大学所在地形成的年轻人的时髦地标。只是实在太年轻,这个年纪的我走在其中感觉代沟明显,匆匆撤离...
受韩剧毒害较深,这一次一定拖着花要去吃一次帐篷里的暗黑料理。虽然不会喝酒,但是坐在熙熙攘攘的街边大棚里,吃有名的大肠烧烤,这个假期滋味实在丰富...
By the
way,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大肠...额...味道比想象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