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大阪回到上海。公司的秋冬市场调研筹划了近两个月,没想到一出发便遇上了保钓的高潮。
这一路,走过来,在脑海里翻江倒海想说的话,到最后都沉淀了。
回头整理着这一路工作之余的种种,慢慢释然。原本就是该政治家们操心的事情,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去争什么,庶民能做的只能是享受和平,爱惜和平。
9月底的日本,猛暑仍然再继续,夹在高气压与16号台风之间的这个岛,一轮一轮经受热度与雨水狂风的考验。绿荫红墙仍在,天渐高远,我继续走在我的路上。
9月14日,下午到达大阪。暴雨顷刻袭来,落湿闷热的大地。坐在南海线列车车厢里,透过玻璃窗上的雨珠,世界统统变成了东野圭吾笔下故事发生的舞台。晚上,钻进一家面馆,一碗扎实的山药糊糊乌冬面落肚,于是我也踏实了。


日本市场调研,基本就是把逛街,坐地铁,乘巴士的一年分量集中在一周完成。每天最后一家店铺完成,累得精疲力尽。如果再不吃点好的慰劳自己,简直人神共愤!钻进小巷子,看见“烧肉”的灯箱,命都好不要了!

这么些年的锻炼,即便到了陌生的城市,认路,辩方向,打听都变得轻车熟路。当然也仅限在日本。大阪的难波车站很有特色,应该是在旧有车站基础上的改建,保留了原来的味道,水磨地板亮的能当镜子照,成为了记忆里“亮晶晶的车站”。

继续吃的话题。我出门在外极少吃米饭,基本都是吃菜或者面类,原因是我吃不惯家以外的米。但是日本除外,我会主动要求吃米饭,因为米粒都是不出意外地好吃,颗颗晶莹,和家里一样。这里不惜篇幅重点展示。


寿司,生鱼片是每次行程里不可少的。大阪不愧是吃货的天堂,口味真真是赛过东京,价格也显得公道合理,不会让人不忍下嘴。饿了一天的我们足够生猛,拿着笔在小单子上奋笔疾书,惊得老爷爷下去又上来和我们确认数字生怕搞错...口水啊,你流吧!


安排了半天去大阪城。大约十一年前,我第一次到日本,来的就是大阪,当时的老板老板娘带我登上了大阪城。十一年后再次故地重游,除了季节之外一切都没有变。我回到原来的小店,买了一只北海道冰激凌,坐在曾经坐过的长椅上美美的品尝,滋味如何,心里自知。离开大阪城,太阳下飘落雨滴,一抬头,居然看见两条彩虹横跨天际,何等幸运。


即使是残夏,也要吃荞麦面。在大丸百货楼上,老字号的有喜屋,点上一份时令的松茸荞麦面套餐,真真是舌尖上的享受。



梅田LOFT顶楼,手工的天地,爱极这串布面灯罩里透露的温暖光芒。

难波无印良品的地下二层餐厅,简单丰盛的一顿中饭。我托着白瓷的饭碗,一口一口的将米饭送进嘴里,觉得和在家里一样,那一刻感收到了经营者将家的味道带到每一个细节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天,自由活动,安排了一日京都。
京都也是旧地重游,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滋味:崭新,多彩,丰富。
第一站安排清水寺。我一路走,一路看,努力将这些色彩,属于京都的色彩收放在我的镜头里,眼里,心里。


我明白这里的人为什么那么爱抹茶了,有什么能比轻轻啜饮一口抹茶更能化解甜腻?微微的苦涩之后,嗜甜的女孩可以继续甜蜜之旅了。

第二站,平安神宫。恰巧遇到祝日,免费游览花园,果然景致甚好,不亏是皇家御花园。虽然我们没能在樱花盛开,而或红叶飞舞的最美季节来到,但是绿荫如盖也很好,有些许遗憾,留下一个再次重游的理由。


京都是需要细细品位的,我走在路上时,一遍又一遍的对自己说,有机会一定要和小白一起在这里待上一周,慢慢的看看这座千年的古都。流连在二手古董店,清水烧瓷器店,不知不觉天已黄昏,赶紧去往祉园。花见小路上匆匆走过的艺妓,只留下惊鸿一瞥,在暮色里渐渐亮起的盏盏街灯,默默陪伴着日复一日的来来往往。

历史,文明,皆无需多言。静静聆听,默默看顾,保留好心里的底线,足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