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苏友好大厦的灯。

(2010-10-14 22:24:50)
标签:

中苏友好大厦

上海展览中心

时尚家居展

吊灯

礼花

岁月

杂谈

分类: 如果杂谈

    下午去看时尚家居展,在延安中路1000号原中苏友好大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

    无数次经过,却很少有机会进去,借着看展会,慢慢的行走在展馆内,细细的打量着这个已在岁月中一再沉淀的高大建筑。

    最吸引我的,是展馆内各式古典的吊灯,枝型的结构宛若在头顶上散开的一朵朵礼花,划出一道道暖光,泛着迷人的光晕。

中苏友好大厦的灯。

    让我不解的是,这么美丽的灯却没有得到适当,应有的维护,任由灰尘积淀着,任由部件缺失着,难道是为了做旧的效果?为了显示其年代久远?实在太可惜了。

中苏友好大厦的灯。    百度上搜了这座建筑的故事。

    ……这幢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在上了一点年纪的上海人心里,至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苏两国建交后,由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兴建的上海第一幢展览馆,更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幢建筑顶端的镏金五角星,曾是上海的一个制高点。民间有关制作这个金星用去多少金箔的传说不少,而有关资料也披露,在那个时期,上海建筑界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楼宇的建造高度,不能超过苏联老大哥这颗熠熠闪耀的金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要在上海举办一次关于苏联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大型展览,并决定造一幢与之相适应的展览馆。1954年5月4日,中苏友好大厦动工兴建,至1955年3月建成,费时十个月。整个大厦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计54108平方米,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以上。整幢建筑外观风格独特,气势宏伟。建造期间经历了连续二个月的雨季,八级至九级左右的台风,以及几十年难遇的潮汛和零下10℃的严寒,中苏两国建筑工程师及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完成任务。大厦建好后正式命名为“中苏友好大厦”,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此以后,这幢宫殿式建筑成了上海市中心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不仅青年男女喜欢在这里聚会,外地游客也会专程来此拍照留影。1956年起,中苏友好大厦除举办展览外,各种重大的会议和大型公共活动也在这里举行。中共上海市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1968年,中苏友好大厦改名为上海展览馆,1984年改称现名──上海展览中心,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建筑。1999年10月该建筑被评为新中国五十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

  2001年有关部门对建筑物进行“体检”后实施了大修,工程总量达8万平方米,工程费用预算为2.9亿元。首先是加固其结构,使之可以再用100年;其次是改造调整其定位,形成“南展北会”的新格局,而修复顶端和金星的任务可谓最为艰巨,仅耗费黄金就有5000余克。2002年2月,上海展览中心终于撩起它的新面纱,以崭新的面貌和勃发的活力迎来了市人大和市政协“两会”的隆重召开。如果说中苏友好大厦值得老上海人怀旧的话,那么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这里将依然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妈妈的生日。
后一篇:祝你幸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