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五天的北京之旅,回到上海。
这个冬天虽然很长,这个初春虽然还有沙尘暴的隐忧,但是却在我们停留的那几天,许了温暖的阳光,清澈的蓝天。
四天里几百张照片,整理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每弄好一张,起好名字,那一瞬间的镜像便成为了永远。
3月31日,晚上七点十分的飞机,小白,小七和我,坐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头天晚上住的是雍和宫边上的北京雍和青年旅舍,实在是卫生条件太差,三人都承受不住,第二天早上便拖着行李逃离了...唉,这是我造的孽,非要体验什么旅舍。在鲜明的对比下,当我们推开汉庭的房门,我的心情愉悦的宛若跨进了五星酒店,泪奔了。我承认我吃不起苦,嘲笑我吧。
安定完住宿问题,我们出发了。
4月1日行程。
故宫,景山,后海的宏源南门涮肉,烟袋斜街,南锣鼓巷。
北京的天很蓝,蓝过正在“世博”的上海。尽管树叶都还没有发芽,但是在这样清澈的蓝天下,灰色的枝丫都变成了美丽的曲线。从地铁上来,踏上天安门广场,心情还是有点小激动的,毕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个场景与我而言一直是墙上的画片,电视里的镜头。
穿过一道道的城门,进入故宫,头顶只剩下蓝天,林立的钢铁水泥城堡,在这里被时间的橡皮统统擦去。
故宫是建筑的博物院,而非珍宝的,我是这么以为,抱着来故宫看宝贝的愿望虽然有点小失望,但是寻着了自己喜欢的“桐荫仕女图”还是心满意足的。


穿过通道,宛若穿过百年历史的长河,我第一次跨进了紫禁城。










这块玉石从中心被取走了一件碗坯,苏州工匠利用余下的材料雕成了“桐荫仕女图”这是一件表现江南庭园景色的作品,四周有茂密的蕉叶和玲珑的假山,玉料中间的凹陷处顺势雕成两扇半月形扉门,半掩半开的扉门内外各有一名少女,透过门缝相互窥望。乾隆皇帝曾经把这件巧夺天工的作品和春秋时的和氏璧相提并论。


我们几乎在故宫兜兜转转了一天,离开故宫已经接近傍晚,登上景山,俯瞰紫禁城。国家大剧院是个不错的建筑,可惜放在故宫边上实在是让我有点无话好说...

离开景山,与凌云在街边相见,他带着我们穿过大街小巷来到后海,为我们接风洗尘。北京的第一顿正餐是宏源南门涮肉。味道很好,喜欢。

茶足饭饱,我们闲荡在人流如织的烟袋斜街,南锣鼓巷,给北京的第一天完美作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