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是渐渐习惯了宅在家里的日子,不再上蹿下跳,博客也写的勤了。
今天这篇,如果比较敏感的人,请不要再吃东西的时候看。
推荐一本书【日】寄滕文平,藤田纮一郎的《大便书》。

因为到了孕晚期,便秘的情况加剧,加上豆豆的头已经入盆压迫着我的肠子,导致每天上厕所这档子事成了我“天大”的事情,生怕顺产的时候,一用劲便便和豆豆一起出来...
我相信,只要孕期经历过便秘的人,都能够狠理解我的痛苦。
于是把从小米那里借来的《大便书》翻出来阅读,虽然我现在便秘发生的原因和常规便秘有所不同,但是还是借此好好学习,了解透彻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
这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方方面面的介绍了便便的各种学问。虽然人人对便便嗤之以鼻,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忽视它,不信有胆你试试~
摘录书中一段对“完美便便”的描述,哈哈,也许就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么不健康了,要是你拥有这样的“完美便便”,那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终极完美便便的性质与状态
最近有许多日本上班族女性为便秘所苦。根据这一现象调查后发现,这些上班族女性的便便普遍都很小,重量也只有八十克左右。
姬路工业大学研究食物纤维的权威焉启介教授曾经指出,古代美洲原住民的便便中,掺杂麦杆、羽毛或种子等物质,一次便便的分量约为八百克,光纤维质就占了一百五十克。
除此之外,也有其它说法。太平洋战争时,美军曾调查日军驻扎的营区。调查中发现营区便便的分量非常多,美军由此推定日军兵力非常强大,因而心生畏惧,下令退兵。
当时日军的便便分量十足,约有四百克。相较之下,美军的便便只有一百克,因此才会造成兵力的误判。
根据焉启介教授的说法,日本人的便便在战后五十年间产生极大变化,其中原因可能是日本人的饮食逐渐欧美化,使得纤维摄取量大幅减少。战争刚结束时,日本每个人一天约摄取二十七克的纤维质,但现在已减少为十二克。
那么,终极完美的便便到底是什么模样呢?根据兵库医科大学下山孝教授提出的说法:
「香蕉型便便切口形状良好,会沉入水中,呈金黄色,重量约为一百到二百克。」
人体消化液无法消化的食物纤维,能够刮除肠内多余的脂肪与毒素。因此摄取的纤维愈多,就能排出量多且漂亮的便便。
便便呈现的黄褐色来自于胆汁。便秘时,由于便便停留在肠道的时间变长,因此呈现红褐、暗褐色。
焉启介教授所认为的「终极完美便便」与下山孝教授所说的略微相异。焉教授认为:「浮在水面上的便便较好」。因为「摄取大量食物纤维后易产生气体,所以便便会浮起来,数分钟后会留下泡泡,然后下沉。这就是终极完美的便便。」
至于绘本《大家来便便》(福音馆书店)的作者——五味太郎——所说的「便便通畅」,指的又是什么呢?
五味太郎指出:「一旦有『好想便便喔……』的想法,就马上冲进厕所,专心一意地排便,而且便便数量颇多,这就是所谓的『便便通畅』。」
便便的标准比重约为1.045到1.067,这个比重理应沉进水里,但实际上偶尔也会浮上水面,也就是当便便内含气体的时候。
曾经担任日本「读卖巨人」领队的水原茂先生,在庆应义塾大学棒球社领队任内,经常询问先发投手:「早上的便便下沉或浮起?」
如果先发投手回答「浮起来」,水原茂先生就会让救援投手提早热身准备。
便便浮起来,显示饮食中摄取大量纤维,因此容易在肠道中发酵、腐败,进而产生气体。
便便下沉则表示主要摄取的物质为动物性蛋白。
水原先生认为,不论如何,便便下沉代表投手当天体力充足,
不用过于担心,而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便便的状态和饮食及身体运作有相当关联,因此想排出美丽的便便,就必须注重饮食与身体状况。
我心目中「终极完美便便」的条件如下。
便便约有三条香蕉的分量,切口很清楚,硬度则近似牙膏或味噌,呈现黄褐色,并带有轻微的气味,缓慢沉入水中。这就是理想的终极完美便便。
一根香蕉约重一百克,理想的便便约重三百克。以肉食为主的人,一次约排出一条香蕉的分量,一开始体力可能很充足,但久而久之身体便渐渐不适。在硬度方面,便便的理想含水量约为75%,含水量高达90%以上,就算腹泻。
现代社会的压力无所不在,想排出「终极完美便便」也愈来愈难。肠道一向被称为「会思考的内脏」,因此脑中正在思考的事情,会立即传导至肠道。也就是说,当大脑承受了压力,便会立刻反映在肠道中,因而产生许多症状。因此,想追求「终极完美便便」,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