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14:[晋江揽胜】渺茫晋江尾,不老江上塔

(2024-08-30 09:36:35)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历史文化
202414:[晋江揽胜】渺茫晋江尾,不老江上塔

源起   
   渺茫的晋江尽头,便是浩瀚大海。   伫立晋江南岸,溜石溪头江上塔,经受年年岁岁江涛海风洗礼,至今仍保持着宋元时期原有风貌。濒临晋江下游的这座瘦高石塔,与泉州城南门隔江对峙相望,历代为晋江口岸重要标准。

塔群   
   塔,是舶来品,源自印度,于汉代时随佛教传入中国。泉州号称“泉南佛国”,宗教场所颇多,各种形态的塔比比皆是。唐宋以来,泉州对外海运商贸发达,塔又被赋予航标作用。一座座高耸在山顶江边的塔,易于识别又各具地方特色,或石或砖或木或铁,不尽相同,成为苍茫大海航船上水手识别的标志。   例如石狮宝盖山上姑嫂塔巍然屹立,蚶江石湖港六胜塔雄浑壮观,这几座体量宏大,构建粗犷,局部却又精雕细琢,技艺奇巧,内设阶梯,外开窗户,供游人登临,眺望远近景观。造塔不易,雕琢亦难,古塔洋溢充盈的格调,无不渗透工人们的慧眼匠心。

本塔   
    与开元寺东西塔等泉州知名石塔的构造相比较,晋江南岸溪头的江上塔结构截然不同,江上塔是一座仿阁楼式实心塔。塔的选址地处江沿岸边,区位和地势决定了江上塔不宜构建可以攀登的庞然大物,且造塔的本意初心是为了晋江水上穿梭的货船,起到导航引舟平稳竞渡作用,就不考虑登塔眺望功能。江上塔的塔身通高12.6米,共十一级,不设塔门,基底须弥座,四面有台阶,底下三层六面浮雕金刚力神,各层都有一道拱檐,六角雕尖状翘脊,往上各级层层收缩为八角形,每面镌佛像一尊,相间以圆形莲花瓣装饰,塔的最上两层变化为方形,塔刹成葫芦状,下面石牌分别阴刻八个楷书大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寄托了古代泉州人朴素的情感愿望。

证源   
   这座青白石相结合,形态各异雕刻手法丰富的江上塔,呈现了当时人们兼容心态与宽广的胸襟。   据青道光版《晋江县志》载:明万历间,郡守蔡善继建江上塔,以锁内堂水口,后毁。清咸丰、同治年间,观察使庄俊元将泉州西门定应宫内宋代石构件移建于此。    推断江上塔的由来,无疑始建于宋代,当时海商云集刺桐港,承载着泉州城南丝绸、安溪感德坪山茶叶、德化工艺瓷器和晋江磁灶窑日常生活用磁,一艘艘满载泉州地区生产的大宗货物的舟楫,沿晋江顺水而下,汇流到刺桐港,开包盘桓,货物什件远销东南亚各国,直至非洲沿岸。
   浮云蔽日,孤帆远航,历来不是泉州商人的最佳选择,商人们习惯于抱团出海。江上塔,千百年守望着繁忙穿梭货船的航道,以及讨生活的水手船员,保护他们的乘风破浪漂洋过海。

注:原文有删节
(图片素材 | 网络,文章 | 黄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