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17:晋江人物|三元及第的宋代晋江籍宰相王曾(三)

(2022-09-20 21:57:18)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教育教学
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范仲淹服其言。
      王曾与吕夷简在参知政事之议论间有异同,于景祐四年(1037年)四月遂与吕夷简俱罢。王曾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60岁的王曾到了郓州,就建办了郓州州学,甚至在病中,也时时挂念着学校的建设。当时著名学者石介,在其《题郓州学壁》一文中写道:“沂公(王曾)之贤,人不可及。初罢相,知青州,为青州立学。调任魏(指河南府),为魏立学。再罢相知郓州,为郓州立学。而罢相为三郡建三学。沂公之贤,人不可及!”王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于以私。王曾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到京来告别,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王曾不仅为官政绩卓著,而且著述甚丰,诗文斐然。王曾的诗,《全宋诗》只搜集到七首。虽然留传下来不多,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其诗恢宏稳健的风格特点。《历吟谱》载,王曾少年时所作《早梅》诗两句:“雪中未问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其“和羹”常用作宰相的别称,作者以梅月自喻,表达了要压倒群芳的雄心壮志。吕文穆读此诗后云:“此生次第安排作状元宰相矣。”后果然如此。《渑水燕谈录》中载,王曾送李迪知兖州的四句诗:“锦标得隽曾相继,金鼎调元亦荐更。并土儿童君相见,令稽章绂我偏荣。”第一句咏的是两人先后中状元,王曾是咸平状元,李迪是景德状元。第二句是说两人先后在朝为官。第三句说李迪再知兖州。第四句说自己知青州,比李迪知青州更感荣耀,盖青州乃是王曾第二故乡。
图片
    王曾所著的书都已失传,仅《笔录》一卷传之世间。清代纪昀(纪晓岚)将其收入《四库全书》时名为《王文正笔录》。该书凡33条,所记皆为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及宋仁宗时的朝廷旧闻,其所言属实、确凿有凭证,历来为史家所重视。最能显示王曾文采的是他所撰写之赋。殿试时他作的《有教无类赋》全文已佚,只有流传下来的两句云:“神龙异慕,犹嗜欲之可求;纤草何知,尚薰酋而相假。”在当时流传甚广。《归田录》载,有轻薄子拟作云:“相国寺前,能翻筋斗;望春门外,驴舞柘枝。”这足够见其影响之广泛。王曾状元卷《有物混成赋》,全文保留下来,这是他的成名之作,纵横捭阖,气势磅礴,如写混成之气道:“得我之小者,散而为草木;得我之大者,聚而为山川。”“倾毁何由,故秉执之在我;刚柔有体,将用舍以随时。”难怪当时名臣杨亿能将王曾的会元卷、状元卷背诵如流,引起寇准的关注,非要召见王曾不可。
      王曾辞世后,赠侍中,谥文正。皇祐中(1049—1054)仁宗为撰其碑曰:“旌贤之碑。”后又改其乡曰“旌贤乡”。大臣赐碑缘自王曾开始,仁宗袝庙,诏择将相配享,以王曾为第一。
      王曾去世之后,其家清贫,诸同仁及门生集资购棺殓之,而运回晋邑,葬泉州晋江二十九都太和山(可见清道光版《晋江县志》)。
      清乾隆间,在泉州府城隍庙之左建五贤祠,王曾是五贤之一。王曾无子,养子日纬。又以弟(王皋)子融之子绎为后,官至尚书兵部郎中,秘阁校理致仕。
来源:晋江史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