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严晓枫
严晓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5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4:晋江人物|不断革命的王慎中(二)

(2022-09-19 17:37:05)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分类: 教育教学
王慎中为官如此,为文亦是。他从不固步自封,满足于取得的成绩,而是不断探索,在文学领域寻求突破。特别是迁升南京户部主事和礼部员外郎期间,他把握冷清衙门的清闲机会,把充裕的时间用于学问钻研。在南京,他与王龙溪等文人学士,深入研究著名理学家王阳明的学说,又海量阅读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由于哲学文学的双提升,王慎中始悟高谈秦汉、鄙薄唐宋的错误,并从原来“文必秦汉”的尚古观念中解脱出来。对于唐宋大家欧阳修、曾巩等人不受古人的形式羁绊,文辞达意的作文风格,王慎中大为钦佩,他似乎明了唐宋文与秦汉文之间的传承发展关系。其实,秦汉也罢,唐宋也罢,都不乏好文章、奇作品,只是复古派太注重其形式,而忽略其内容,片面地为古而古。王慎中初精秦汉,次谙唐宋,终于融会贯通,明白文章的精气神之所在。


     由是王慎中开始一场文化的大革命,公开反对复古派的文学理论。他认为文章最重“义法”两字,而复古主义的要害就在于“病于法之难入,困于义之难精”;指出文学法度规矩要不背于古,而文义却要取前人之所未发。他明确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倡导文章要“道其中之所欲言”,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意思;“卒归于自为其言”,化他人之境为我之境;要“直抒胸臆,信手写出”,避免故弄玄虚、刻意雕琢;要有“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为文要有自己的创意,和卓立的见解,表达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他倡导文崇唐宋,主张意定词立,文从字顺。所有这些文学主张,不但使他和以抄袭类比为能的拟古主义者区别开来,而且对我们当下的文学创作,仍然有指导意义。在此期间,王慎中实现文学思想的彻底转变,文学创作焕然一新,论文见解独树一帜,成了另开唐宋派风气的第一人。


     为此,他不仅尽革“前七子”的复古之命,而且革自己“文必秦汉”的前命,乃尽焚旧作,彻底地决绝过去的自己,完全以曾巩、欧阳修、王安石三家为宗。《泉州府志》称:“慎中学博材俊,自视亦高,早第旋废,肆力文章,追轨作者”,“每构一篇,反覆沉思,意定而辞立就,赡而有则,深而不凿,按之成队,诵之应声。”后四句意为:文章充实丰足而有规则,含蕴深刻而没有雕琢的痕迹,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朗诵富有韵律。思想家李贽评论王慎中文章说“其为文也,恒以构意为难,每一篇,必先反复沉思。意定而辞立就。细观之,铺叙详明,部伍整密,语华赡而意深长。” 李贽是说,王慎中写文章,始终以立意为重点,每一篇的主题,必先反复沉思锤炼,一但确定了立意,文从句顺,一气呵成。仔细品读,叙述明确清楚,结构严谨慎密,语言华美丰富而且文意深远。


     受他影响的有唐顺之,《明史》曰“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王慎中)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详赡,卓然成家,与顺之齐名”。唐顺之称王慎中之文“二百年来当为中兴,后有起者,或推尊北地(李梦阳)牛耳,相高终莫之及也。”王慎中与唐顺之倡导的反复古主义的古文运动,对“前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思潮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两人因而声名远播,天下并称为 “毗陵唐,晋江王”。王、唐又与后起之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开明代中叶以后文坛上反复古主义的先河,给明代文坛增加几分生气。王慎中与唐顺之、归有光并称明代三大散文家。


     明末的政治家、尚书蒋德璟评论得很中肯到位,“故余尝私论:明文以金华(宋濂)、北地(李梦阳)、晋江(王慎中)、太仓(王世贞)为四大家。而为晋江者,非沉酣经术,酿深力厚,独立间架,未易下手,政恐逗入第套、寒温蹊径耳。”从蒋德璟认定的明文四大家,他还是首推王慎中的作品。
 作者:高俊仁(省作协会员、晋江作协副主席、晋江市历史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