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竹立
王竹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7,982
  • 关注人气:4,0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勿让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禁带电子产品进校园成为又一个“红旗法案”(2.0版)

(2018-09-04 09:37:17)
【本文发表后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和网友的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在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了修改与补充。现公布2.0版,欢迎广大网友批评与转发,以期引起广泛讨论,寻求共识。--竹立附记】

汽车刚发明的时候,英国通过了一个《红旗法案》,其中第3条规定,“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遵守2个原则:其一是至少要由3个人来驾驶一辆车;其二是3个人中必须有1个人在车前50米以外步行作引导,并且要手持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在第4条中又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6.4公里/时(4英里/时),通过城镇和村庄时,则不得超过3.2公里/时(2英里/时)。”

这部法案直接导致一个结果:让汽车等于马车,也扼杀了英国在当年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随后,汽车工业在美国迅速崛起1895年,整整耽搁30年后,红旗法案被废除。

最近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有一段关于电子产品的规定:“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这段规定让我想起了英国当年的“红旗法案”。仔细推敲起来,教育部并没有完全禁止中小学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与学,只是对在中小学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进行了诸多限制,鼓励使用纸质材料。就像当年英国也没有禁止机动车辆上路一样,但同样可能起到严重阻碍进步的负面效应

保护少年儿童视力和身心健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尤其在我国少年儿童近视率高居全世界第一的当下,教育部等发布的这项通知应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绝大部分规定我都赞成。唯独对“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一句持保留态度,担心它会向当年的红旗法案一样,延缓我国中小学教育变革的进度。

事实上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有很多已开展了利用电子白板、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教与学试验的中小学校和教师都感到惶惶不安、无所适从。从开学第一天的观察看,很多学校重申了禁止带手机进学校进课堂规定。这让有些已开展了多年的自带设备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不知所措,处于徘徊观望阶段,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坚持已经卓有成效的试验?虽然教育部没有明确禁止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但如果学生不能自己带进来,那就只有学校为学生配备相关设备,这是很多学校财力所不允许的;还有一些学校在课外利用手机和平板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专家学者的肯定。教育部规定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虽然只是“原则上”,但下面执行起来极大可能是“一刀切”,这会让很多教学改革试验被迫中断,对信息时代基础教育变革非常不利。有中小学骨干教师感叹“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实中小学生近视率上升,罪魁祸首不是在课堂上使用电子产品,而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团队在《数字化学习对视力影响的研究》中,通过对网络班和普通班不同教学环境下,学习者9个学期的视力测试分析发现,网络班与普通班学生视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都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降低。可见课堂上使用电子产品不是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学生学业负担太重才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国外也有研究发现,学生视力下降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太少,光照时间不够所致,儿童在室外呆得越久,患上近视的可能性越低这些研究都值得我们参考与深思。

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导致社会各方面也必将发生急剧变化。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早已远远超过传统的纸和笔虽然在对待电子产品进课堂的问题上,各国的态度也不一致,有些国家允许,有些国家禁止,说明这一问题还在探索过程中,有些反复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还用僵化过时的思维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很可能会错失“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成为又一次落后于时代的失败者。这种教训在我国历史上是很深刻的。

当年网络刚普及时,关于网络成瘾的恐惧也甚嚣尘上,甚至提出了电击治疗网络成瘾的所谓疗法,后来证明怎么样?现在电疗治网瘾被宣布为一种犯罪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现在教育部又发文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学校和课堂,限制中小学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要求恢复基于纸质材料的学习,是否有自相矛盾之处?是否教育部认为,教育信息化2.0计划不包括基础教育阶段,只适用于高等教育?没有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会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当年教育部提出“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而我在中小学调研时看到的是,网络确实通到学校,也通到班级了,但却统统“不给用”,这是不是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有一个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继续开展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支持下,培训1万名中小学校长、2万名中小学教师3000名职业院校校长、6000名职业院校教师,并带动地方开展更大范围的培训。请问:如果中小学严禁或限制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了,培训那么多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又有什么用?

希望教育部出台更明确的指引,对有关争议条款进行合理解释,保护学校和教师探索信息化时代新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希望各级各类学校不要片面理解教育部的规定,采取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做法,把很多有益的变革尝试扼杀在摇篮之中。

其实,换一种思路,我们会发现有更多更好的办法解决学生近视率上升和手机成瘾等问题。比如:

--规定全国中小学每天增加一堂体育课、一堂综合实践课,相应地减少两堂近距离用眼较多的课程,鼓励孩子多到户外运动;

--将体育课成绩纳入中高考录取的参考指标

--立法限制对少年儿童危害较大的网络游戏或手机游戏的销售

--要求手机厂商和游戏厂商开发可以有效监管、限制少年儿童玩游戏或访问不良网站的技术

--开发新型的对视力伤害较小的手机屏幕

--设立游戏分级制度

--立法要求家长和教师承担对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监管和指导的责任

--探索制定学校与课堂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规则

--要求学生经常做眼保健操

--其他,欢迎广大网友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