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仪教育《我爱爷爷奶奶》说课稿   中班

(2008-08-01 21:50:32)
标签:

礼仪教育

说课稿

中班

育儿

分类: 幼儿教案

 1、说课内容:

    中班的综合活动《我爱爷爷奶奶》,它是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主题网络教育“我们爱秋天”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2、教材的编排特点:

    我们都知道,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首先应该从娃娃抓起。本次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了活动的乐趣,还激发了幼儿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通过活动使孩子知道,应该正确对待老年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老年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幼儿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所获得的快乐。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主题网络的活动目标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如:访问社区老人等),能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热爱老人的情感;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因此,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确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①激发幼儿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鼓励幼儿与他人结伴进行表演。

    ②指导幼儿进行简单创编活动,培养幼儿初步判断是非的能力。

    ③引导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动作进行表演。

    4、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突出艺术、科学、社会领域, 感知活动的乐趣,有表情地歌表演,并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活动难点则是通过探索发现、歌曲引路、游戏体验等,使活动得到深化。

    5、活动准备:

    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从而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活动准备如下:

    ①知识准备及家庭社会等相关的准备,包括教师和家长分别带领幼儿参观、观察家中或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教师收集资料。

    ②环境创设:小朋友对待老人不同态度的生活场景图及“好娃娃”标志若干。<BR>③物质准备:《好娃娃》音乐磁带、歌片,活泼欢快、舒缓低沉的乐曲各一首,以及反映老年人生活片断的录像带。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优美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综合活动的价值,采用的教法有:

    1、激趣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活动的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模仿老年人的动作,以此来体验、理解老年人行动的不便。第三环节的歌表演,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适时的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2、电教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活动中通过播放反映老年人日常生活片断的录像带,让幼儿对老年人有全新的认识,这里,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情境教学法: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主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本次活动引入了“好娃娃”的标志,结合场景图片,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此活动的理解和体验,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老年人行动不便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理解老年人行动的不便,激发幼儿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

    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活动程序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根据教材实际,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活动开始,利用电教手段播放了一段反映老年人社区生活的录像片断,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家中或见过的老人们的样子,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从形式上、内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动,即随音乐表现孩子和老人常见的动作,如听到活泼欢快的音乐时幼儿模仿跑步、跳舞、游戏等动作,听到舒缓低沉的音乐时幼儿模仿老年人的动作—慢慢地走路、弓背、弯腰、手拄拐杖等。请幼儿说出自己动作后的不同感受,理解老年人行动的不便,激发幼儿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游戏体验

和幼儿共同讨论敬老、爱老的一些好做法,示范演唱歌曲《好娃娃》(出示歌片),并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帮助老人的动作,鼓励幼儿勇敢地与同伴合作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敬老爱老的快乐,适时赏识又使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四)活动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情感、语言、能力、动作、发展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采用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师幼、幼儿互动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好娃娃”判断(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中的“娃娃”是否尊敬老人,若是,就在“娃娃”上做“好娃娃”标记,并看图讲讲这些娃娃是怎么做的,这样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主题以及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行生成活动,即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今后在社区或家庭中如何做到尊老爱老。在活动的组织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积极的体态语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始终能围绕活动内容积极思考,从而将本次活动推向了最高潮。最后,让幼儿踏着《好娃娃》的旋律轻快地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号入座
后一篇:认识打击乐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