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琴移到卧室的当晚,给女儿照了一组照片。她特配合,相机却出了问题。可能是我偷拍她在楼下露台玩耍,长焦镜头一直向下取景,镜头卡口脱锁了,特好的瞬间全虚了。这给我很大打击——拍照,一丝细节都关系成败。
晚7:40,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灯黑着。主卧室的门关着。门缝里渗出光亮和女儿的钢琴声。李娜与莎拉波娃罗马站的决赛想是要开打了,而观看的冲动被女儿的琴声打断了——我浑身不自觉地震颤,眼有些潮——那琴声,象竹子在拔节生长,从中,我预感到女儿的潜质,怎能不动容呢?
4月29日,请调音师调钢琴,请教一问题:如何把钢琴从客厅移到主卧室?我向他解释:我觉得我家客厅、餐厅相连,空间太大,琴音不集中。调音师说,很简单,地上铺些报纸,免得划伤地板,琴有滚轮,很容易变地方的。当晚,我戴着脚托(右脚二指骨折),在女儿的帮助下开始钢琴的飘移。她实在聪明得让我咋舌——她把儿童拼图地垫倚在门框上,钢琴再怎么不走正,门框也不会把钢琴漆面刮花!这一贴心设计,使我很大胆、很顺利地把钢琴推进了卧室。妻当时在做饭,发觉我俩在鼓捣事儿,就过来审视——乐儿——好!以后,女儿弹琴,不耽误她看电视了。其实,移动钢琴还有另一层意思,让女儿换换环境,争取给她一个私密空间,学会和钢琴独自相处。
女儿弹琴,一直是跌跌撞撞的,时好时坏。最可怕的情境,一听我说:“咱们该弹琴了!”,她可以由活蹦乱跳直接转入扑在沙发上昏昏欲睡,你抱她就象抱着烂泥一样。为此,我和妻都一致认为,女儿是天生的演员。要不,就是磨洋工,总说“我等着(下课)”,干盯着琴谱,就是不上手,把我急得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还好,识音符这一关总算是度过去了,让我宽心——女儿是慢热的毛病,智商还算中等偏下。当我知道女儿是平庸之辈后,反倒让我的心态平和了一些。我试着了解她不愿(不是讨厌)钢琴的原因。确实枯燥!我每弹十分钟左右,都要忍不住从琴凳上下来,狠狠地抽上一根烟。我把我的感受告诉她后,她竟然不解——没这么烦啊?我从来没心烦过!我骨折养伤期间,闲得无聊,就弹会琴,晚上就和她比。女儿的好强心较胜,看我分手弹得挺顺溜,就叫板两手合奏。真比不过她——这给了她潜在的刺激,以胜我为荣。
钢琴第65课下来时,等课孩子的家长知道我脚拐了还陪女儿来,说:“望女成龙啊,慢慢地,都会有收获。”本想借他吉言,让女儿的钢琴再抓紧一点,天不遂人,女儿咳嗽近一周,输了四天液。许是药物作用,晚八点就睁不开眼了,遑论弹琴?这时候,千万不能为了家长的面子,强令孩子临时突击,而是当着孩子的面,给老师解释清楚,既要实事求是不护短,又要让孩子明白父母通情达理。
辅导女儿弹会分手后,我就会淡出卧室。我对女儿说:你要学会和钢琴对话。它,就象老朋友,你越是抚摸它,和她亲近,它越会用琴声反馈你。最初,她在室内自主弹琴的间隔是一分钟还多,我在门外静听她的动静,多次想推门厉喝:你给谁弹琴呢?干耗有劲吧?忍!后来,我还没默数到3,停下来的琴声就会起来。不强迫,孩子反而会主动,这是一个真理。
真诚的鼓励,也会对孩子产生奇妙的变化。以65课的作业为例,我曾背着女儿把作业分手弹了几遍,感觉《大汤二》的《圣诞歌》右手太难了,尤其是用三、五指弹的双音,反正我没一个礼拜肯定弹不成。女儿正相反,四指可以主动抬起,一点儿也不干扰双音的音色。我努力地试着模范她的动作,做了几次,也没成功,遂向她抱拳臣服。她特自豪,反复练给我看——不难啊?四指怎么就不能起来呢?气得我直搿手指(真情流露),指着女儿叫:你这叫童子功!不是打小儿学,我告诉你,你跟我差不多!又因势利导:你多好的条件啊!我今儿才发现,你天生就是弹琴的手(据我的经验,50%的孩子天生不具备“强悍”的四指运动能力)!再说,你爸天生乐感就好,前些日子,和单位一群人K歌,你爸真把他们震住了:绝对有点意思——这是大伙一致的评价。音乐,不就是不跑调,唱得时值够,再有自己的感情诠释吗?你有这好手,又有你爸的遗传,你好好练,可了不得!这确实给了女儿几日的信心。

就是偷拍这类俯视的照片,镜头卡口脱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