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音乐滋润心田之十六:两次落泪(6.7亲子露脸NO31)

(2010-06-06 18:45:33)
标签:

钢琴

日记

4--5岁

《小汤》二

钢琴第十五课

钢琴第十六课

分类: 大乖头亲子博客首页露脸儿

      题记:“  这是最最复杂的训练
               引向曲调绝对的单纯
               你我需遍扣每扇远方的门
               才能找到自己的门自己的人
               你我需穿透每场虚幻的梦
               最后走进自己的田自己的门 ”
                  ------------ 作词:泰戈尔 胡德夫   作曲:胡德夫  《最最遥远的路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

      6月6日,大乖头的钢琴第十六课。因端午节放假,下次上课时间为6月20日,所以《小汤二》《巨人的脚步》之后的所有曲目都留为作业。

      重点复习了5月31日钢琴第十五课的内容。大乖头表现极佳,对她所弹的每一首曲子,老师的评价都是三个字:还不错!从老师家出来,大乖头说她凉鞋的松紧带坏了,趿拉着鞋底子勉强蹭下了楼。买鞋去吧!骑车在路上,我问女儿:“你知道你为什么又能蒙混过关吗?”女儿说不知道。我告诉她:“你爸教得好啊!我能把每首曲子的规律找出来,引着你闯过去。”女儿似乎觉得我大言不惭,又没把她弹得好放在首因,不置一言。转而,她告状:昨天我就发现鞋带坏了,我妈没给我缝!一路上,她就嘀咕这点与音乐无关的事儿......到“巴拉巴拉”专卖店,她选了一双凉鞋,起劲儿来回试走。店员说,正搞活动呢,买两件正品,打8.8折。进店时,我就相上了一件红色的小背心,给女儿一试,嗬,小美女。女儿穿着一新,美着呢——对,我就是要她有这种感觉,隐约地感到我疼她,隐约地感到这些小礼物与她琴弹得好有着似有还无的关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月6日下午四点多,大乖头刚睡醒,身着“巴拉巴拉”的小背心留影。沉静,又有一丝哀怨。

 

 

      (二)

      5月31日的钢琴第十五课,让我紧张起来——新学的内容很关键!

       回课,简直是波澜不惊。《爬山》、《捉迷藏》、《黄昏的歌》、《溜冰女孩》、《会跳舞的熊》全能顺下来。老师出于严格要求,嘱咐大乖头说:“《溜冰女孩》、《会跳舞的熊》整体没什么问题,个别乐句弹得慢了一点,下堂课,我再听一次”。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熟练功儿而已,好办!

       新学的内容涉及到和弦,老师一示范,我真是感觉全身都紧绷绷的。我弹过吉他,对和弦有深刻的认识——这是真功夫,上手不成型,耽误一辈子。和弦,我理解就是“一把抓”,要求按弦(键)的手指一次性到位。以吉他的“C”和弦为例,标准动作是左手的1、2、3指同时按住二弦的“1”、四弦的“3”和五弦的“5”,我初练的时候没老师教,由着自己的感觉来,养成了1指先上手,2、3指跟进的毛病。十多年了,这个已经养成的所谓“手感”还就是改不过来。要知道,“C”和弦是吉他弹唱里最常用、最小儿科的和弦了,行家一看我这按弦的范儿,就知道我没戏了——忒不专业了,哥们儿!我以为恨事儿的事,绝不能在女儿身上发生。基于此,我详细记录了钢琴和弦的弹奏方法:先练和弦的单音,记住每一个单音;按和弦时,手指轻放在和弦每一个单音上(三音或三个音以上同时弹响的一组音,才称和弦,由此可知,一般会用到三个手指以上),手指在琴键上向前(黑键方向)下方用力推,类似于推人的动作,切忌手指用力下砸;和弦按响后,手指要保持站立状态,直至达到所需音效后自然放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在老师教女儿《自新大陆交响曲》时,我跟老师请教:这个和弦,我知道用1、3、5指弹,可,我4指跟着用劲啊!老师看了我弹琴的手型,笑了:3、4指是一根筋,训练不够,3指一动,4指就动;这下,明白为啥让孩子从小练琴了吧?我一瞧,女儿毫无阻碍地按着和弦,4指轻巧地摆在琴键上,我服了!同时,又心生暗气:小屁孩儿,当着老师面跟我显摆,看回家后我怎么抠你手型。哼!接着,老师又教了《跳到我身边的朋友》、《伦敦桥要塌了》两首曲子。对《伦敦桥要塌了》的升号问题,按大乖头课前指示,我请教了老师:没“4”啊?为什么要在曲谱上标上升号呢?老师解答:这曲子是G大调。结尾是“5”,是吧?一般结尾是“5”,就是G大调。G大调怎么表示?就是在谱表最前头注明一个升号。对于这个曲子,因为没有“4”,也就是没有升降的问题了。噢,我似懂非懂地应声。

     (三)

      手型还未来得及细抠,女儿已坠入音符迷雾——找不找北了。

      5月31日晚上,重点教了《自新大陆交响曲》。手指练习曲左手的“1”、“3”、“5”她认不好,教了好多遍才记住。6月1日晚,再指手指练习曲的“5”音,大乖头胡乱瞎猜,“7”、“3”、“4”......一共七个音符,她猜了6个,愣没轮到“5”。我说;低音谱表线音的口诀咱们背了多少遍了,“6、4、2、7、5”、“6、4、2、7、5”,你爸有时候也记不住所有音,记不住,你捯,你找啊。第一线是“6”、那它下面的间音是?我启发她。“7”。“再猜”?“1”女儿直愣着大眼怯怯地说。“我早告诉过你,音符很重要,就象数学里的12345678910,汉字里的天地人,你不认识它们,其他的学习根本无从谈起!再猜!”“3”!快拉倒吧!气得我一下把琴谱打落地:“下课!甭弹了!音符你都不认识,还弹啥呀!”甩身,我进了洗漱间。女儿哭了,闻声而来的妻安慰了好半天(这是女儿第一次为琴事而哭)。妻把我劝回去的时候,女儿坐在琴凳上,一脸的泪痕。我当时就心软了。多好的孩子。搁一般人,早从琴凳上下来了——不弹就不弹,反正你们大人说的!我说不清,她为什么不从琴凳上下来,怕我?抑或是天然的对钢琴的爱?都有一点吧。

      女儿很坏。钢琴练习课在我闹她哭的风波之后,平静地进行了半个多小时。趁她一曲弹毕休息的片刻,我真诚地向她道歉:爸爸刚才态度不好,我错了。琴声响起。女儿弹到一半,突然转头向我:“你刚才跟我说啥着?”玩我!我说我错了,刚刚爸爸态度不好,我向你道歉!她恍然大悟地一般,扭身续曲。弹完后,我逗她:好话非得说二遍,是吧?你故意让我多道了一次歉!我猜她心里去了——她歪着嘴儿故作不依不挠状。

      (四)

      对每一个琴童和教琴的家长而言,时间不等人啊。周三晚,我有应酬;周四晚,大乖头说她在幼儿园没睡好午觉,八点多一点就睡了。这就是两个没有琴声的日子。没办法,周六中午,我和女儿加练了一堂课(这也是大乖头学琴以来的第一次加练)。

      周六晚上,把明天回课时老师考核的五首曲子练习了几遍。其他还好,只有《自新大陆交响曲》弹不出韵味。我引导大乖头:作这首曲子的德沃夏克是捷克人,他去了美国,想家、思乡。思乡,你懂吗?就好比你在弹琴的时候,想你姥爷、想你姥姥了;还想李西、王语新(农村的玩伴);还想起农村的羊群、柳树......你得有伤感的感觉,想哭。弹了一遍,没感觉。我说:想哭,是很个人的事。我在,你不好意思。说着,我离开琴边,踱到门厅,回身指着琴谱:你就把这琴谱当毕姥爷看!(小品《不差钱》的桥段。其实,大乖头姥爷姓江)找哭的感觉。妻正在厨房擦地,听此暗笑。待此曲弹完,我坐在琴边,大乖头扭着头,抠铺在琴凳上的毛毯。好一会儿,才用晶亮亮的眼睛看我:“爸,我刚才哭了!”通灵!我暗地里惊讶,却不知该安慰她好还是表扬她好。

     (五)

      一朋友发来短信:胡德夫的歌真好听!罗大佑的师傅!我下了几首歌一听,我这耳朵不行——比罗大佑还难听,我觉着。看歌词吧!无意中,就被这两句感动了:这是最最复杂的训练,引向曲调绝对的单纯。牛人啊!细探寻,原来还是人家泰戈尔写的!不过,女儿,我们所做的一切练习,真的是为了把你引向曲调绝对的单纯。泰戈尔说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表情2010之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