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音乐滋润心田之十二:千斤重担(5.11亲子露脸NO28)

(2010-05-10 17:34:29)
标签:

钢琴第十一课

《小汤》二

钢琴

《三只瞎老鼠》

分类: 大乖头亲子博客首页露脸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

    4月25日,大乖头的钢琴第十一课。

    上课之前,我请教董老师一个问题。估计这堂课会讲到“升号”,我提前看了孔祥东主讲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在讲解《钟声响了》这首乐曲时,他说了一句“其实不是所有升的音都是黑键”,引起了我的注意。董老师举例答道:“3—4、7—1之间是半音关系,升3就是4,升7就是1,弹的就是白键了”。老师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想,我象破了一道数学题的小学生,老高兴了。

    我非常直接地告诉老师:大乖头本周作业没完成,《跟着小队长》确实有难度,她一点型儿还没弹出来呢(这是大乖头第一次没完成钢琴作业)。

    (二)

    大乖头首先按老师要求,把上节课弹得不好的《长号手》演奏了两遍。第一遍,整体节奏脉络对,就是拍子数得太慢了。有位作家评价阿丙的《二泉映月》为“出奇的缓慢”,大乖头弹的《长号手》可递进评价为“惊人的缓慢”。缓慢,原来也可以达到心惊肉跳的地步,正如病榻上垂死的老妪在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口气。第二遍,在老师的催促下节奏加快,听起来顺气儿多了。《十个小印第安人》背弹一次成功;《穿过树林》与老师合奏,好听;《噢,苏珊娜》基本过关;《跳舞的袋鼠》,老师的评价是“弹得非常精准”。

    (三)

    《跟着小队长》属于复调音乐。个人认为,它是小汤二前半部分最难的一首小曲子,左右手弹出的音都很重要,必须协调配合,才能成曲儿。

    董老师辅导大乖头,演练《跟着小队长》。我问老师:倒数第二小节,左手有一个休止符,怎么数拍子?老师给出了两种答案:一拍、两空、三拍、四拍;一拍、空拍、三拍、四拍。

    我已经会弹《跟着小队长》了。我练了两次,每次四十分钟以上。练琴得琢磨,找适合自己的方法。老师给的意见是:分手练习,三天后两手对位合练。第一次,我按这种办法练了,很不成功。第二次,我自创了一种“追逐”式练琴法,右手“17651”弹完,左手马上“17651”追上前面这组音阶;右手“56717”,左手如法炮制。这种练习,便于熟练记忆左右手上每一个音和指法。达到下意识状态下左右手音阶弹奏自如后,对位合练一定要慢数拍,照顾好两只手的运动。我把这首曲子作为大乖头第十课钢琴作业的最后内容,本想携手带她闯关,却由于练琴时间太紧促,没有教会她。

    (四)

    新学的内容看似不多:

   《钟声响了》,第一次出现升号,第一次接触到黑键。老师说,弹奏黑键的最佳位置是键条头部的平面。

《三只瞎老鼠》,曲子够长。第一次出现了调号。高音谱表、低音谱表上所有的“4”升高半个音。大乖头太厉害了,第一次接触调号的新知识,就把曲子里所有的升“4”全找到了。有理解力。

    突然想到下个星期赶上“五.一”了,和董老师商量,5月2日(星期日)那堂课后延一星期。我主动请战,再给大乖头圈个新曲子,于是又有了《健身操》。

    (五)

    细算起来,练习第十一课钢琴作业的时间远不足两星期:4月30日、5月1日、2日、3日,大乖头在玉田农村玩,剩下的只有9天。4月30日前,主要练习了《噢,苏珊娜》、《跟着小队长》、《健身操》。大乖头对《健身操》上手很快,比我强——我学习了半个多小时,她,十来分钟吧,就找着感觉了。《跟着小队长》要求一心二用,对孩子来讲,难度系数大。磕磕绊绊的,大乖头按照我的“追逐”式练琴法,总算能弹个大概了。

    状况出在练琴的下半程,我急得火上房。5月4日、5日、6日,每天一个多小时,《三只瞎老鼠》愣是没弹熟!

    为了教好女儿,《三只瞎老鼠》的教学光盘我听了无数遍。第二部分的曲子如何停顿?我在A3纸复印放大的琴谱上,用铅笔至少画了三种“喘气”的方法。最后,我发现《小汤二》教材上,老师在该“喘气”的地方已标上了逗号(授课时没留意老师的这个动作),和我最终选定的方法是一样一样的!

    曲子的第一部分学了两次,左右手按照书上的指法,确实是挤挤插插——这样的指法安排,我想,就是给孩子弹琴故意设的小坎儿。“左手3指弹7,3指弹7,3指弹7,我说了多少遍了,还忘!”我拿当指挥棒用的黑木筷子揳她的中指。还错?还揳!气得没法,我去阳台抽闷烟,让她自己找感觉。我没想到,刚上了十一堂课,我的听力得到了训练,耳音出奇得好。实在错得离谱,我就在阳台远远地提示她:这个音不对吧?马上,就听到她修改的音。

    弹曲子的第二部分时,大乖头给我上了一课。开头的四分音符“2”孤零零地占了高音谱表整个一小节,又不是弱起的形式,大乖头弹这个音,我把拍子数成“一拍”。大乖头说:这是“四拍”!指着前页的最后一小节,“5”是二分附点音符,三拍。不知为何,这首曲子印在两张纸上,一个小节的音会分开印在两页上。对于女儿的细心,我大加赞赏,一个劲儿地亲她,一个劲儿给她竖大姆哥。

    5月7日(周五),放弃《三只瞎老鼠》的学习,开始弹奏《钟声响了》——时间不等人啊!我以为这首有黑键出现的曲子,怎么着也得用一课时,没想到却出奇得顺,不到二十分钟就拿下了。

    (六)

   5月7日(周五)晚,我和女儿有个拉勾的约定:我给她做一个纸帐篷;她早晨起来弹一小时琴;然后,到公园玩一天。周六,她起床后,我和她临时创意,制作了纸滑梯。她高兴地玩到近十点了,却不肯弹琴。我和她掰扯:你得讲理!我答应你的事,我做了;你,没干你应当干的事儿。咱俩可是拉勾了的,“一百年不许变”!这才多长啊,你变卦了!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她躺在沙发上看我弹琴,很没劲的样子。我走过出,抱她。她很顺从地就上了琴凳。

    晚饭吃得早,玩了一阵后,我又哄她弹琴。她说:“我早上不弹了吗?”我说:“那是防着你玩一天累了会睡觉,练琴才改早上的。现在,咱们少练会儿。明儿,董老师要查你的作业的!”她弹了一会儿,说:“第四个二十分钟快到了吧?”我笑她对时间没概念:“一个二十分钟都没到呢!”她意味深长地甩我一句:“我早上那三个二十分钟呢?”噢,人家把练琴时间连上了!够精的。

    (七)

    记得董老师第一堂课说过:孩子弹琴,实际上比得是家长。这周,我算真明白了。家长若不学会曲子,根本无从指导孩子,更弹不上学琴的质量。同楼的大宝妈说:“我打小就没做过这么认真的课堂笔记,为大宝学钢琴,我好象又活回去了,学生一样了”。我,同样惨烈,没时间挤时间,看教学碟,跟破案一样地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读谱子,用铅笔在谱子上做各种标记,偶尔早晨五、六点钟就起来练琴,以便把我的习琴心得和体验告诉大乖头。最可怕的,心里好象装着个事儿,活得不踏实起来。孩子,才不管自己学没学会,弹得好与不好,责任象千斤重担,得我一个人扛!天天陪孩子练琴,应酬也不敢去了,就象活在闷罐车里,连个透口新鲜空气和发泄渠道都没了——失去了自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几日,就喜欢读这一句诗,大概是心境使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低碳滑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