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放学去接女儿,她说,今儿没发现有趣的事。
昨晚练钢琴的时候,她就要讲笑话给我听。我说,不行,我要正经八百地好好听,睡觉前给我讲吧。其实,我是怕她弹琴分心。
结果,女儿讲得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笑话一:别的老师都管我们生活老师孟老师叫“老孟”,全班同学都笑!
笑话二:中午不是下雨了吗?孟老师说:“我才不骑电动车呢?不变成鸭子喽啊!(大概是道路上有积水)
笑话三:孟老师想披着毛衣出去,不打伞!这不找挨浇呢吗?
她要讲的时候,我说:“你等等!”我扶着床头板,“别把我从床上笑得跌下去”。每讲完一个,我都积极配合那种乐不可支的表情和笑声。有人说,父母是孩子面前的演员。信然。她笑得比我还猛烈——真的——她被自己的笑话感染了。
女儿有一段时间了,迷相声。我记的一些传统段子她都听烂了。想买一本《侯宝林旧藏珍本民国笑话选》抱抱佛脚,网上书店、书刊批发市场、新华书店全缺货。后,从图书馆借了本张寿臣的单口相声集子,很老旧了。妻嫌脏,不让捧着它在床上读——下辈子不能找护士做老婆,全是洁癖!女儿的听兴欢,逼得我在单位用功,每天背四五个相声段子,晚上硬撑场子。还好,从书店定购的《侯宝林旧藏珍本民国笑话选》来了,不知怎么的,妻看上瘾了,每晚都给女儿念上几段。女儿会讲笑话,盖源于此吧。
我问女儿:“没了?你讲的笑话也不过瘾呀!明儿,你再见着逗乐的事,还给我讲啊,我忒爱听!”女儿心满意足地睡了。
幽默感的养成,我觉得有两个条件: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智趣;善于观察和发现“笑点”。尽管,女儿第一次给我讲的笑话毫无“笑点”,我还是很欣慰——与如今已招不起笑声的相声比,女儿的原创还是有诚意的,还是贴近百姓生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