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是阻止大人有创造力的罪魁祸首。
社会的精细化分工,让很多育儿玩具唾手可得,只要你有钱并且肯投入。
我好象不太领情这些:钱,不太富裕,即使有,也总想按自己的想法花出去——我们太习惯于按教科书生活了,连办公室生存法则、官场厚黑学这类玩艺儿,也是拿来主义多,实践体悟少,活了大半辈子,回头想想,大多是重复别人的生活框子,没劲!还是分一点梦想给自己的家好。
早些时候,给女儿买一帐篷,主要是满足孩子的私密性。自认为,这也算比较超前的育儿玩具了。女儿确实喜欢,初,当自己的闺房,大人不得无故入内,有当家作主的气派;渐,功能另类化,办成私家幼儿园,所有的布艺玩偶和肯德基“奇奇”此类的塑料玩具全部入托,鸡鸭满圈,好不热闹。女儿当校长,成天语重心长地给它们上课,煞有介事地成了一家之长。女儿的玩法固定后,偶而我想,这顶帐篷还能开发出新意吗?惊喜连连,对女儿的成长也许构成一种新的刺激。
家附近有一超市,内有儿童游乐场,女儿每周差不多都光顾一次,主要是在海洋池玩(一个有护栏的池子,里面不是水,而是塑料球满坑满谷)。以大人的眼光,觉得这多没意思啊,小孩子喜欢得不行。门票有点高,一次18元,孩子的耐性差,玩个20多分钟就出来了,约等于一分钟一块钱,比我工作产生的每分钟劳薪高出太多,心痛,却打掉牙齿和血吞——教育专家和政治家都吩咐过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改变!我发现,帐篷底层护档高14厘米,如果再把进出帐篷的拉链窗户拉上的话,一米多高,为装球提供了材料支撑(球不会随意流出)。市面上有卖海洋池的,塑料护板高近一米,要价千元,况且“海洋球”是另买的!既有帐篷可以变通,买球便是了。买球的过程中,我震惊了:我是个聪明人,以前不知道。原来市场上有一种简易海洋池,设计理念和我如出一辙,卖球赠帐篷(比较劣质,长宽高均不到一米,三岁多的孩子在里面玩时间长了,必坨背)。这给了我勇气,就买球,不要帐篷,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套“卖球赠帐篷”的海洋池要价多在150元,实际上50个球连50元都不值)。从周六晚间直转到周日下午四点半,基本上把我居住城市的儿童玩具店踩进了大半脚印,才一次性买了四袋子,400个球,392元(大多店铺不经营,有,也只是一袋,不够铺一层垫底的)。
女儿下午睡醒觉后,看到帐篷里发生的变化,很惊讶,她没想到还有这等玩法。我俩在帐篷里玩,她把拔弄得四处流动的球说成是水,告诉我“发水了”,我假戏真做地说“快淘水吧,防潮垫和地板一会还不泡起来呀”,女儿很快意地笑,和我一起折腾这些球,捡球到桶里,好象帐篷真被淹了一样。淘出里的球放哪呢?我建议她放纸房子里,于是,纸房子也有了新功用,变成了应急的“海洋池”。球,从帐篷到纸房子,又从房子倒腾回帐篷,女儿和我的穷鼓捣,累得我们俩全出汗了,女儿兴奋地问我:“爸,哪天,把我的小玩伴都请来,一起玩,她们肯定高兴。爸,玩时让她们脱鞋,我假装收她们门票,一次十块,你看行不行?门口,你给预备尿罐啊,儿童游乐场都有,不然,她们还不尿裤子啊,把帐篷还得冲喽!”想得挺完美。最后,她又突发奇想,把海洋池变成了水果批发市场,卖苹果、桔子和草莓,还装袋子上弹簧秤称重,好笑。


生活有时特严肃,但如果心态拿捏的好,均可以游戏的心态对待它,这样,也许生活的乐趣比苦恼多。这,真的是我想给女儿的一种近乎梦想的生活观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