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荧屏创业类节目应运而生
(2009-09-10 13:52:33)
标签:
我为创业狂研讨会东方卫视唯众传播财经 |
分类: Baby6---《爱拼才会赢》 |
荧屏创业类节目应运而生 2009-9-10 |
东方卫视和唯众传播联合打造的《我为创业狂》关注青年人创业,第一财经与唯众传播联合出品的《谁来一起午餐》关注个人职业发展,加上不久前全新改版的“为就业提供机会”的《上班这点事》,“三驾马车”组成的规模效应意味着创业类节目在沪上荧屏正风生水起。 日前,《我为创业狂》在复旦大学举行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年轻人的创业和就业成为社会的重要环节,电视媒体有责任引导积极健康的创业氛围。 关注现实意义重于“秀” 2000万元创业资金,通过20期节目分派给20个选手,这是8月7日起开播的《我为创业狂》的构想,短时间内吸引了22787人报名。 比起前两年推出的创业类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我为创业狂》显然更具鼓励创业的现实意义。一位关注此类节目的业内人士认为:“《创智赢家》长达数月的‘秀’之后,最终只产生一个拿走创业资金的‘赢家’。《我为创业狂》周一至周五天天播出,每天有一个赢家产生,所以更有实际作用。” 倾向现实意义的不仅是卫视平台上《创智赢家》到《我为创业狂》的改变,第一财经《上班这点事》不久前也进行了改版,内容从之前谈论与上班有关的话题改成为求职者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一个可能。 创业“唱戏”也需秀“搭台” 尽管在内容上更关注现实意义,电视节目吸引眼球也是必需的。《我为创业狂》分“电梯时间”“深入调查”与“终极决策”三个阶段,阎炎、沈南鹏、章苏阳、陈宏、虞峰、唐骏等投资人、企业家坐镇评委席。同样,《上班这点事》通过“面试高压舱”“任务实验室”“谈薪进行时”等环节,展现求职者面临的重重考验。业内人士指出,跟创业挂钩未必就是收视“法宝”,选秀节目的质感需要制作团队的更多努力。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博士后唐远清认为,目前的电视节目以新闻、影视、娱乐为主,对娱乐尤为投入;但应该考虑都市白领还有赚钱、打工、创业等实际需求。如果说娱乐是电视台普遍关注的“红海”领域,《我为创业狂》这样的节目应属可新辟的“蓝海”。 肯定价值更需“追加”价值 “对具有传播优势的电视来说,应该让更多想创业的人或已创业的人从危机中找到对策和机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芝晓如是说。 创业类节目具有社会意义和影响力,而在肯定它们的同时,也须看到它们仍存在不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良荣指出,创业类节目不仅要处理好创业问题,还要处理好创业和创新的关系。此外,从目前提交的创业项目来看,IT项目占33%,高科技项目占20%,而文化项目只占11%,建议强化原创性文化项目投资,如一些好的影视剧本、动漫剧本和游戏类剧本等,以此发掘一批优秀创作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