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一起午餐》,TV2.0的实践者

(2008-07-09 15:00:08)
标签:

午餐

tv2.0

互动

双向

需求

内容

主持人

杂谈

分类: TV2.0------
    最新一期的《国际广告》节目刊登了一篇采访《谁来一起午餐》的文章,距离采访时间已经有两个月左右了,再看一遍仍然觉得很多东西要在节目中实现我们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力气。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谁来一起午餐》,TV2.0的实践者 

                                《现代广告》记者  宋阳

段永平与巴菲特的那顿午餐,激发了《谁来一起午餐》的灵感,TV2.0的试验仍在进行中。TV2.0最关键的核心是,“让电视还原到真正以受众为中心”。

 

    《谁来一起午餐》,TV2.0的实践者在搜索引擎里敲入《谁来一起午餐》会发现,关于这个节目的内容很少是来自媒体的二次加工报道。节目制造者唯众传播的博客,选手的博客,唯众传播总裁杨晖的博客,直播或转播视频,朋友的推荐和评价,让这档电视节目没有荧光屏的阻隔和其他形式媒体的造势,突然和受众近在咫尺。

 

   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杨晖把这种电视传播形式称为TV2.0。唯众传播推出的节目,从《谁来一起午餐》,追溯到《上班这点事》,再到《波士堂》,一直在实践着TV2.0的“理论”。

 

受众需求创造内容

   《谁来一起午餐》的节目内容来源于受众需求。你会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细节,节目制造者唯众传播在参与选手报名联系方式中,联系人不仅留下了自己的电话,邮箱等传统的联系办法,还加上了msn这个更即时的工具。

    作为受众的一员,《现代广告》尝试用msn的方式与负责《谁来一起午餐》选手报名的工作人员联系,即时的聊天方式打破了传统通讯的单向和距离,于是曾经感觉很神秘和封闭的电视制作一下子就被拉到了身边,从开始受众就能够感觉,自己离这个节目和制作这个节目的人很近。

   《谁来一起午餐》,TV2.0的实践者

   杨晖说,节目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制作。每个参与者都代表节目定位后的受众,他们向制作者提出自己的要求,也就是“想要跟谁一起共进午餐”,唯众会把有同一需求——想要跟同一个老板吃饭的人聚集在一起。当然,还有那句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市场,需求者的资料会被送到老板的桌面,由他们进行筛选,留下老板说“愿意”的最终两个选手。 

    《谁来一起午餐》填补了《波士堂》没能满足的需求空白。《波士堂》是让老板过堂,相比传统的硬性财经,把老板还原成个体的自然人。节目精准定位在新锐,尖锐地质疑老板,“逼迫”他们展现非正常状态下的真实个性,但是有意略去他们作为成功者的某些智慧和经验。

    对于多数在职场和创业阶段的青年人,这些“成功者”的经验和智慧有宝贵的价值,但却并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有机会“听君一席话”。段永平来到《波士堂》做客前,刚刚完成了他与巴菲特的那顿天价午餐,他的经历一下子为满足青年创业者和职场人与老板对话的这个创意,找到了具体的表达形式——“由节目组埋单,让青年人能与他们心中的中国巴菲特共进午餐”。

 

主持人只是1.0的象征

    如果要归类的话,《谁来一起午餐》和《波士堂》应该属于高端财经类的节目。但相比严肃的硬性财经,它们加入了更多“软元素”。比如《波士堂》里的老板都不穿西装,不打领带,而且镜头前他们上衣的第一颗纽扣总是会被解开。 

《谁来一起午餐》,TV2.0的实践者

    但是,千万不要把两档节目误读成财经节目的“娱乐版”。无论《谁来一起午餐》还是《波士堂》,它们的目标人群都不是针对传统的商务人士,节目定位在新的主流受众,而这些现在电视的主流受众是80后。80后的主流受众开始成熟,能真正打动他们的不是娱乐形式,而是娱乐精神——不同于传统电视的更真实自然,人性化的内容。

    《谁来一起午餐》是一场PK秀,杨晖说,它说到底跟《波士堂》一样,都属于脱口秀,不是所谓的对话和访谈。脱口秀的本质就是“说话”。

    《谁来一起午餐》,TV2.0的实践者说话节目的关键在于营造社区和体验感觉,让所有的节目参与者都能够表达个性,并通过社区化的话题和形式,最终能够在大众里找到节目的精准受众。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了1.0的象征,受众被动接受信息。TV2.0的一个特征,主持人只作为节目的一个元素,可能是主角,但只是其中之一,节目的真正主角是受众参与者,另外节目的框架和内容比主持人本身更重要。

    TV2.0最关键的核心是“让电视还原到真正以受众为中心”。把节目变成产品,用不同的产品满足大众不同群体的精准需求,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播的载体,杨晖说,未来的TV2.0不仅仅是数字互动技术,TV2.0要打造出真正的“电视人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