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友笔下的杨晖

(2008-06-30 12:19:37)
标签:

新青年

当代

电视

唯众传播

文化

分类: 生活中------
     说实在话,把这篇文章贴在我自己的博客里我还很犹豫,因为这篇文章的名字太大了,有自吹自擂之嫌,让我觉得有些不敢当。但是这篇文章轻松地把我拽回到五年前的岁月,那时的点点滴滴清晰地一一浮现,我在记录他人的同时自己的岁月也渐渐流逝,好在,我自认为年华没有虚度,每一天我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一天我都尽力要把自己的感悟传递给我的观众们。所以,不论这篇文章的标题怎样大,我还是惴惴但勇敢地贴上,为自己加油,我希望我们的节目对观众的影响能持续到若干年之后,我希望唯众公司成为当代中国电视重要的一份子;也谢谢久未谋面的老友记录下了过去岁月里的杨晖,更要谢谢他对未来的祝福。
 

       当代中国电视,跳开杨晖会有残缺

                                         稿源:湖南经济网 www.hnce.com.cn    
                                         作者:徐志频 2008年06月27日
    从博客的链接里看到杨晖,距上次在湖南卫视与她见面聊,似乎已经过去了5年。

    那是2002年岁末节目招广告,湖南国际会展中心里,魏文彬沙场盘点兵,杨晖率领她的《新青年》团队,站在边上候检。我那次是带了小弟刘永找杨晖,具体什么事情,现在已记不得很清了。好象是谈加盟,并附带刘永与《新青年》栏目合作的事。魏老板检阅完毕,杨晖带上她的编导们,并附上我们两个兄弟,到金鹰城里的一家饭馆用餐。
 
    那次杨晖的心情有点低沉,但她的辣姐风采不减,对服务不周的餐馆发了通脾气,之中穿插谈《新青年》的出路。编导们对她都蛮佩服,其间,少有走不到一块的意见。第一次感受《新青年》的团队,激情泼辣之中,名副其实的五四之风。

    事实上,早在学校时,就听老师不时谈起过杨晖,她是被当作榜样在传诵的。我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杨晖,是在长沙窑岭,湖南卫视那家少儿节目的办公室。那次我所在的《中国经营报》与《新青年》联手做了个大策划:《西部正年轻》。一个月的报媒电视同聚焦。辛苦的活动结束后,《新青年》又火了一把,杨晖也病了一场。后来杨晖电话说,他很想看看报纸。刚好我们湖南站的站长刘红科老师跟我说了她许多好话,说得我差点要仰望她了,于是主动答应给她送报纸过去。刚好也践诺还在活动期间我打给她电话的预约,去见识一下这位被传神的师姐。

    说杨晖是天生的传媒人,是老天注定后来有个《新青年》,是因为我感觉到,除了她的激情、灵性、智性、理性与辣姐风采,她对媒体很有现场感、镜头感。那时起,一段时间,我经常在《湖南广播电视报》上读到她写的与写她的文章。

    但后来不知从哪个时候起,《新青年》就从湖南卫视里淡出了。杨晖也从媒体的前沿中消失了。时隔5年之后,我再次看到的,是她的简历打上了比《新青年》要长若干的一串:资深传媒人,MBA硕士,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波士堂》、《上班这点事》、《源来女人》创办人。

    她的MBA硕士毕业已经好多了。我的意外是,在杨晖从观众视线里消失的这段日子,居然又不动声色地夺来了北师大的博士学位。从湖南卫视《新青年》、《岳麓书院千年论坛》、《谁是英雄》、《男孩女孩》,CNBC《决策》,到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波士堂》、《上班这点事》、上海生活时尚频道《源来女人》等知名电视节目,从激情到平淡,从“新锐”概念到TV2.0试验田,有时代流变的轨迹,也有一脉相传的精神承接;同作媒体中人,我的判断是:如果研究当代中国电视,跳开杨晖总会让人感到会有残缺。

    今天想起,这位有时很大姐大,有时又显得有点小鸟依人的女性,在遥承《新青年》的新锐、激情、泼辣、大胆、深度之后,今天从这些小资的、温软的、琐细的新闻资源中,用她那尖远高端的目光,又能发掘与发挥出一个怎样的深度与高度,不留遗憾地给自己再在中国电视史固定下一笔呢?

    无论如何,祝福杨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