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攻权先生节目剧照
(这张相片一直没有用在博客上,这回眸的眼神是否有婉约的意味呢?)
也来说说词
1月12日
转载自http://surrealgirl.spaces.live.com/Blog/cns!B17613CE8D65BC48!296.entry
今晚的波士堂很有意思,请的是王功权,最近很多看到和万通有关的信息,哪天找本《披荆斩棘共赴未来》来看看。
这位波士竟然是为喜欢诗词之人,好久没有听到人吟词了,心里感觉很好。突然,忍不住了,也想说说。
高中的时候,《宋词三百首》是我的最爱。
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我还是更偏爱豪放派一点。
先说婉约派吧,违命侯李煜算是宋词婉约派的鼻祖,这位南唐后主国破家亡了,还整天担心朱颜是否依旧,挂念着胭脂泪留人醉。不过,被赐毒酒前的绝笔: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读来还是很悲,好歹也有些一代君主的样子,套用一句名言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过,词本身是很好的,感情流露很自然,也不好用典故,毫不做作,浑然天成。不当皇帝,做个百姓会有多好!
之后,婉约派出现了号称“集大成者”周邦彦,柳永之辈,不过本人总是不太喜欢大男人在那里无病呻吟,相思成灾,看得很少,基本是跳过的。
婉约派中最喜欢的是李清照了。她的词,她的诗,她的处世,她的一生都非常喜欢、欣赏、怜惜。她的词分为前后两期,与宋朝的兴衰起伏也很相合。前期,多是思夫之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喜欢那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说有一次,李清照把新写的词寄给在外为官的丈夫,丈夫见词,觉得文笔如此之好,竟生妒意。当即闭门数日,写下三百首词,将李的词混在其中,让朋友来点评,朋友唯将李的词挑出,叹为佳品。不过,李清照的词虽好,她的婚姻却注定不幸福。赵氏与李氏当时都是望族,却是政治上截然不同的两派。作为赵氏儿媳的李清照,日子的艰辛可以想见。李氏得意之时,赵氏必然失意。更重要的是,一旦一家完全失势,作为亲家的另一家也很难保全。后来时局的演变也确是如此。可怜一弱女子,散尽家财,伴着病重的丈夫,一路颠簸随着朝廷一路南下,以此来洗刷套在家族头上投敌的无须有谣言,可是又有谁能看见呢,造谣者都忙着各自逃命呢。可怜她晚年凄凉。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不能不提的,清朝有位评词人,在评价这首词的时候说,每年他只敢读一遍,每次读完,都必大哭一场。我每次读到,也只敢读两遍,多读了,泪也忍不住。
还有一首,就是她的最后一首,也是她最著名的那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连用七个叠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我看来,完全已经是婉约派的最高峰。就如同高手抚琴,一气呵成,七个叠词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字字都打在心上,痛得如此真切。之后又是如此悲凉、孤独、凄楚的时间、季节,天气,心情,往事,一层一层的压上来,此情此景,哪是一个愁字能说尽的?
这真好比“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读过李清照的词,其它婉约派的词即使不读也罢。
今天先写道这里吧。快12点了,明天接着说豪放派。各位看官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