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择蓝海 还是红海?

(2007-08-07 17:53:41)
标签:

职场/励志

蓝海

红海

杨晖

为与不为

分类: 生活中------
选择蓝海 <wbr>还是红海?选择蓝海 <wbr>还是红海? 
杨晖在西班牙
 

                      选择蓝海 还是红海?

                                                    徐佶 文

 

    一本《蓝海战略》让人们重新思考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作者将已知的市场空间比作“红海”,将新开拓的市场空间比作“蓝海”,认为,创业者要超越竞争这一境界,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的获利性增长,必须开创蓝海,去抓住新的利润和增长契机。

竞争局面同样存在于各行各业工作中,个人职业规划是否也该放眼去搜寻蓝海呢?

 

  “红海是个好事情”

   在电视业内,杨晖的名字来头不小。她曾在湖南卫视一手创办起《新青年》、《岳麓书院千年论坛》、《谁是英雄》、《男孩女孩》等脍炙人口的节目,在CNBC推出了《决策》这样的高端节目,2006年又推出了国内首档商业脱口秀互动电视节目《波士堂》,让商道变轻松,收视率在上海财经频道一直居高不下。今年年初,她带领的团队又是一鼓作气推出首个面向上班族的职场脱口秀节目《上班这点事》。创新可以说是她办节目的一贯宗旨。

 

    必须要适应红海

    不过问到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是否要用蓝海战略时,她却断言,未来职场的竞争只会激化,学会红海战术更重要,勇敢面对挑战才是正道。红海竞争的激烈性往往会激发人的潜能与创意。

    说着说着,她绕起口令来,“企业要生存必须不断创新,开拓蓝海领域,但企业的蓝海不等于个人的蓝海。对于个人而言,必须要能适应红海。竞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红海蓝海都是相对的,世界是变化的,蓝海不可能永远蓝,我相信红海之中就常孕育着蓝海。”

    这种互通的混沌思想在她的节目创意中也可以体现。当所有人都觉得财经访谈已经陈词滥调难有空间时,《波士堂》玩起了现场互动新方式,引入现场观察员角色,颠覆了传统的财经节目表达方式,率先提出了电视2.0概念,很难说,这个节目是处在蓝海还是红海中,可以说她发现了一片蓝海,也可以说她在一片红海之中找到了自己的蓝海。“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人,在一起做合适的事情,这就是蓝海。”而对于她个人职业生涯而言,这是栏目则是她从一个体制内的电视人转向专业的电视节目出品人的关键一步。

 

    红海策略:为与不为

    从湖南卫视节目部副主任出走,跑去北京师范大学读艺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杨晖笑言,很多人一定觉得她要下很大决心。但这只是她为在红海中畅游增加实力的明确战术。

   “我知道我的个性适合创业,我有自信,对电视业有自己的见解。当知道自己的竞争力在哪些方面时,我就要去修炼不足的。之前读MBA,之后读博士充实自己,在CNBC这样的境外媒体学习国际化的管理和运营经验,都是顺理成章的。”弹笑间,很多人都放不下的“好位子”被她淡化。

    要说红海生存术,她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懂得“舍得”,善于取舍,而不满足于得到。当你能够舍弃一些时,你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正所谓“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注于你感兴趣的,并且擅长的事情,就可能成就卓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