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堂》酒会现场
冯仑们的“活色生香”
——《波士堂》周年随记
作者:季婷
《波士堂》导演
六月星汉灿烂,财经风云际会。《波士堂》周年酒会弄得BOSS们很是不安,因为实在不清楚哪个“无厘头”的奖项会颁发给自己。待到冯仑先生上台领奖,主持人让大家猜其奖项,台下一片哗然,各种不羁的猜测此起彼伏。冯先生对一边倒的民意颇感委屈,揶揄道:“这就好像良家妇女进城,啥也不知道。路过“天上人间”进去洗了个手,一出来大家都以为她是“小姐”了。”大家都乐了,也有些懵:眼前的冯仑到底是“社会贤达”还是“社会闲杂”?在一旁的我也捉摸不定,脑海里闪回过往的采访片段……
第一次邂逅冯先生纯属意外。
去年岁末,我如约去北京外拍“伊力诺依”董事长史晓燕。刚和史小姐交换名片她就转了话锋,“你们的外拍先搁会儿,冯仑马上要过来给我们管理层讲课,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听听。”冯先生我是有印象的,脑海里的定格画面是《时尚先生》的一篇专访——大哥冯仑。比文字更酷的是那张照片:一副墨镜、一身戎装、伫立于长城。这种大哥的范儿甚至让我联想起香港电影里黄秋生这样的“愤中”,于是期待感被莫名放大。不多时,冯先生入席开讲。从那一刻起,我和众人的期待被一一还原:其一,冯先生的“礼”。那天冯先生着黑色中式小袄,一开场就捂着左腮向大家抱歉,“刚从医院看了牙出来,也没来得及换身正装……”这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大哥横走江湖,对服装这等的“细枝末节”还颇为留心。礼数见得修为,大哥开场给了大家一份尊重。其二,冯先生的“乐”。据冯先生说他的说话和写字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果不其然。冯先生讲话没有“挖心掏肺”的激情,也没有“直冲云霄”的嗓门,可就是引得人专注,逗得人发笑。想来是因为他常常给“事理”一个“市井”的出口,大家也就在乐活中通晓一二了。最后在史小姐的送行兼引荐下,我顺势邀请冯先生在《波士堂》盛大开讲。次年初,冯先生的公关通知我可以去北京外拍了.
第二次遇见冯先生是组织安排。
外拍前一天,冯先生在亚布力参加“中国企业家论坛”。由于突降暴雪,主干道被封,原定当夜直通哈尔滨的巴士被迫取消。按理说,此行北京外拍的计划要被“不可抗力”推后,可我居然如期见到了冯先生。后来据说是冯先生在武警的护送下,顶着漫天的大雪在崎岖的山路上颠了整整一宿终于赶到哈尔滨机场。听着很神,颇有大哥横扫江湖的传奇味道,我顿时心生感动。或许在冯先生看来,“信”字当头,事无大小。和冯先生简短沟通后,办公室定为外拍第一站。冯先生说办公室是按照他个人的喜好装修的,一般接待客人都在会议室,如果能进办公室谈事那就算礼遇了。办公室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书架上一排线装《毛批二十四史》,这倒应了他“士大夫的精神享受”一说。于是我说,“您别管摄像机的存在,就翻书看,我拍您看书的镜头。”结果一分钟过去了,冯先生楞是没丁点儿动静。我小声提醒他可以翻翻书。冯先生回过神笑道,“看书没这么快。”不过还是配合地猛翻书,戏又过了……。拍了一组冯先生静心读书的镜头后,我们收工了,冯先生还在看书,我再次小声提醒他收工了,没想到冯先生居然空了几秒说:“等会儿,还有一小段就看完了。”天啊,他是入戏太深的好演员还是从不演戏的实在人呢?!我错愕地楞在一旁,算是领教了冯先生的“实”。
第三次冯仑先生进了《波士堂》录影棚。现场以好友身份来助阵的是吴鹰。就在临录前吴先生的秘书通知我飞机晚点,录影多半要推迟。谁知刚到七点吴先生居然踩着点儿进了演播室,而事实上他的行李还“逗留”在机场无人认领,为的就是准点赶来挺冯先生。那一刻,除了“至情至性”,也不知道用什么字眼去表达了……。《波士堂》周年酒会上,我们调动了浑身的娱乐细胞斗胆给冯先生颁了一个“最疯言疯语”奖。一则是“冯言冯语”的谐音,再则冯先生的语录也确实貌似癫狂,现“回放”一二:
冯氏语录一)我看到四个自己: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生活习气、士大夫的精神享受。二)我不登顶,能不登顶就不登顶。王石以登顶为目的,我以不登顶为取舍。三)我把丧事当喜事办了,把痛苦当成男人的营养了,然后把时间当成腌咸菜的一个缸。我就这么成为缸里头的一棵菜,最后就变了味了。
其实口吐“疯言疯语”的BOSS不单单是冯先生一个。《波士堂》周年酒会上你可以看到“冯仑们”。五十多位“红沙发”的座上客空前投入、活跃、忘我。“最men骚”奖、“最PTT(怕太太)”奖、“最翘班威龙”奖、“最最好男儿”奖、“最勤劳小蜜蜂”奖、“最超级奶爸”奖遭遇疯抢。没抢到奖的就干脆秀给你看,原创现代舞、耍石锁、单口相声这些BOSS们的“私房秀”都被招供出来。以至于有媒体说这次《波士堂》周年酒会是史上最“不严肃”的一场高端商业人士聚会。《波士堂》家族还在壮大,或许你错过了过往的活色生香,但你可以拥有当下的精彩和未来的惊喜,因为《波士堂》能传递你中国当代企业家最鲜活、最真实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