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波士堂周年庆印象 |
分类: 思考中------ |
波士堂周年庆
波士堂周年印象(转载)
作者:allenchen2005
分类:商业日记 提交日期:2007-6-29 23:57:00
6月28日,波士堂过周岁生日。我可谓是看着波士堂从无到有做起来的,还在06年初,我朋友朱跃武离开了《头脑风暴》,来创办这个节目,当时我见他的时候他总是很兴奋,说要搞一种新的东西,说很有意思。直到去年6月份我才看到波士堂的样片,一个是严介和,一个是江南春,印象很深刻,有种"哇"的感觉…….
说来也巧,这个节目的制片人杨晖女士,几个导演以及总经理都是湖南老乡,所以很快就和他们混熟了,我就一直关注这个节目,好多次亲临现场去看他们的拍摄。导演小朱每次做节目,都会打电话给我,征询我的意见,我也乐意做他们的策划,出了很多"馊主意",说实话,我觉得关心企业家的心理和生活比关心他们的生意有趣得多。
波士堂"周岁"庆典的地址选择可谓别出心裁,在上海首席公馆,这里解放前曾经是杜月笙的公馆。现在装潢一"旧",据说就是为了体现就上海的那种感觉,用上海人喜欢的话来说,就是三十年代的那种"腔调"。波士堂选择在这里过生日是合乎时宜的,因为这个节目的腔调有点像是这些企业家的"私房菜",而公馆自然是最佳选择。
到公馆的时候大约晚上六点半,一进去就见到了一大堆名人。我名人见过不少,像这么扎堆,而且"不端着"地还是第一次,洪晃和俞渝在一起抽烟,我敢打赌没几个人看过。有女记者像花蝴蝶飞来飞去,和那些名人换名片,说一些不知所谓的话。我当时想,好一个名利场啊——既然我不是主角,就做个看客吧,这是我的工作。
不知何时开始,我没有了和别人主动交换名片的习惯,不是我傲慢,准确点是我有些害羞。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交换名片做什么呢?说那些不知所谓的话,又有什么意思呢?我宁愿找一两个人,和他们好好聊聊,我的通讯录上大约有10000个人的联系方式,有大约4000张名片,但我知道,真正能和我有关系的人很少很少,就不用换名片了吧。
这次聚会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把过去一年露面的近60个企业家请到了一半。这些人有的在录制波士堂的时候曾经有过不愉快,比如说沈南鹏,但这次也来了。平时,这些企业家大都是在论坛上见面,彼此会说一些商业的话语,而现在他们则不需要装模做样,同时表现出性感的一面,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Party,虽然显得有点虚浮,但不做作。
晚会表现最精彩的还是曹启泰,他真的有点成"精"了,有些笑话在别人那里可能要想很久,他是张口就来,而且分寸把握得很好。有人说他的主持风格是"闷骚"型,不过能够做到"闷骚"而不过火,还是很不容易的。主持人似乎都不爱看电视,曹启泰说自己从不看自己主持的节目,袁鸣也说不看,我什么时候不用看书和报纸就差不多了:)
当这些企业家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参加这个party时,我们似乎可以暂时将目光从他在商业上的种种谋略中暂时移开,看看他们的人性。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处在某种表演状态,但这种表演状态显得更加轻松自然,更能让别人感受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都挂在他们脸上。
严介和带来了那个六十斤重的石锁,在庆典上表演起来。一年前,他也曾在波士堂现场甩起了石锁,当时的他名声如日中天,同时饱受争议。一年时间过去,他依然潇洒地甩起那沉重的石锁,依然喜欢用排比句来表达他的感悟,他宣布将在九月份正式退休。那个时候,他似乎有些寂寞,对所谓的名利看得更淡一些,也因此显得格外真实。
当严介和坐着他的宝马七系列离开公馆时,我也正好在楼下,看到他的助手将那六十斤的石锁搬到车上,车子扬长而去时,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诗:"为了对生活产生兴趣,我们曾经付出多少努力。"生活不容易,大家都在表演,不过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有时候是主角,有时候是配角,有时候是跑龙套的,有时候则是一个看客,个中冷暖,甘苦自知。
说来也巧,这个节目的制片人杨晖女士,几个导演以及总经理都是湖南老乡,所以很快就和他们混熟了,我就一直关注这个节目,好多次亲临现场去看他们的拍摄。导演小朱每次做节目,都会打电话给我,征询我的意见,我也乐意做他们的策划,出了很多"馊主意",说实话,我觉得关心企业家的心理和生活比关心他们的生意有趣得多。
波士堂"周岁"庆典的地址选择可谓别出心裁,在上海首席公馆,这里解放前曾经是杜月笙的公馆。现在装潢一"旧",据说就是为了体现就上海的那种感觉,用上海人喜欢的话来说,就是三十年代的那种"腔调"。波士堂选择在这里过生日是合乎时宜的,因为这个节目的腔调有点像是这些企业家的"私房菜",而公馆自然是最佳选择。
到公馆的时候大约晚上六点半,一进去就见到了一大堆名人。我名人见过不少,像这么扎堆,而且"不端着"地还是第一次,洪晃和俞渝在一起抽烟,我敢打赌没几个人看过。有女记者像花蝴蝶飞来飞去,和那些名人换名片,说一些不知所谓的话。我当时想,好一个名利场啊——既然我不是主角,就做个看客吧,这是我的工作。
不知何时开始,我没有了和别人主动交换名片的习惯,不是我傲慢,准确点是我有些害羞。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交换名片做什么呢?说那些不知所谓的话,又有什么意思呢?我宁愿找一两个人,和他们好好聊聊,我的通讯录上大约有10000个人的联系方式,有大约4000张名片,但我知道,真正能和我有关系的人很少很少,就不用换名片了吧。
这次聚会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把过去一年露面的近60个企业家请到了一半。这些人有的在录制波士堂的时候曾经有过不愉快,比如说沈南鹏,但这次也来了。平时,这些企业家大都是在论坛上见面,彼此会说一些商业的话语,而现在他们则不需要装模做样,同时表现出性感的一面,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Party,虽然显得有点虚浮,但不做作。
晚会表现最精彩的还是曹启泰,他真的有点成"精"了,有些笑话在别人那里可能要想很久,他是张口就来,而且分寸把握得很好。有人说他的主持风格是"闷骚"型,不过能够做到"闷骚"而不过火,还是很不容易的。主持人似乎都不爱看电视,曹启泰说自己从不看自己主持的节目,袁鸣也说不看,我什么时候不用看书和报纸就差不多了:)
当这些企业家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参加这个party时,我们似乎可以暂时将目光从他在商业上的种种谋略中暂时移开,看看他们的人性。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处在某种表演状态,但这种表演状态显得更加轻松自然,更能让别人感受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都挂在他们脸上。
严介和带来了那个六十斤重的石锁,在庆典上表演起来。一年前,他也曾在波士堂现场甩起了石锁,当时的他名声如日中天,同时饱受争议。一年时间过去,他依然潇洒地甩起那沉重的石锁,依然喜欢用排比句来表达他的感悟,他宣布将在九月份正式退休。那个时候,他似乎有些寂寞,对所谓的名利看得更淡一些,也因此显得格外真实。
当严介和坐着他的宝马七系列离开公馆时,我也正好在楼下,看到他的助手将那六十斤的石锁搬到车上,车子扬长而去时,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诗:"为了对生活产生兴趣,我们曾经付出多少努力。"生活不容易,大家都在表演,不过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有时候是主角,有时候是配角,有时候是跑龙套的,有时候则是一个看客,个中冷暖,甘苦自知。
前一篇:白领的新抠门生活
后一篇:办公室里的“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