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TV2.0------ |
上月被cctv-2邀去向所有制片人介绍<波士堂>,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在CCTV-2的业务学习会上对所有制片人的发言
财经类的节目怎么会有一定的收视率?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明白怎么回事。很多人讲过,是不是因为你让老板放下身段娱乐大众,所以大家觉得很好看?也许有这个因素在里面,不过为什么财经界人士也认可呢?我还没有很好的想过这个问题,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一下。
可能有些同仁没有看过这个节目,我们先把节目放一小段给大家看一下,然后我们再交流。这期节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就是蒙牛的牛根生。大家看看老牛在《波士堂》的表现跟以往的印象是不是一样的?
我们现在已经录了32期节目了,有32个企业家来参加这个节目的录制。之前大家感觉是观望,之后是害怕,到最后是想上。《波士堂》可以让你看到很多老板不为人所知的细节,比如说他从来没有换一个角度看他的家和他的家人,反过来他会觉得这样做也很好,《波士堂》在这方面做了一个突破。
整个节目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个环节是谈老板的个人性情。可能是比较柔软的版块,先给嘉宾和观众做一个心理按摩,让他们非常愉悦,建立起一个谈话场,让他们轻松地进入到谈话中间去。因为只有当你有机会了解一个人,才会慢慢理解他,才可能喜欢去听他的观点,听他说的事情。第二个环节是商业挑战。所有的企业家的企业经历、人生经历都是非常长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用一个传记的方式去呈现是肯定没有办法完成的。这个节目除了广告之外总的时长是47分钟,容量是很有限的。第二个环节是节目的重头戏,但是也不会超过18分钟。我们想了个办法,就是你必须是点对点的瞄准他,抓最精准的地方。所以在第二环节观察员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波士堂》的观察员是最不怕死的,每一次问的问题都非常犀利,偶尔也会“八卦”一下。我们的三个观察员代表了三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发问。所以第二环节是让老板比较担忧的环节。有的时候我们的嘉宾会紧张到什么程度呢?他会说我能不能先喝点水,或者是我能不能先去趟厕所。我们的节目在录制的时候通过网络直播,网友非常感兴趣。所以第二个环节是比较能够体现《波士堂》的专业性和角度决定深度的定位的。
第三个环节做得比较游戏,有一个“完美人生”的环节设计。这些企业家都是高处不胜寒,我觉得真正跟他们交流,谈一些想法的人并不多。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除了像一个商业机器以外,他自己的很多价值观和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是少有呈现的。所以在这样有限的篇幅当中怎么办?我们基本上是举重若轻,通过一个方式让它完整的展现。如果你不选择这样的生活,你选择另外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准备的九个人物,哪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性情或者职业特点,特别让你觉得希望变成他,我们会采取这个方式来折射他的人生观。因为观察员通过一期节目观察下来,他们也会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其实我们是借别人来说事,观察员会选择他心目中的人物来体现对Boss的解读。这个单元做了半年以后,最近我们正在改变,做了微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