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士堂》就是一场TV2.0的新锐试验

(2007-01-23 11:33:48)
标签:

tv2.0

新锐

实验

流行语

分类: TV2.0------
《波士堂》就是一场TV2.0的新锐试验《波士堂》就是一场TV2.0的新锐试验老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想到做一个如此另类的财经节目?实在是水到渠成。看看这篇也会了解些端倪。感谢刘珍。   
杨晖:《波士堂》就是一场TV2.0的新锐试验
  
     2006年6月11日,上海第一财经频道出现了一个新面孔,名字很洋派——《波士堂》(Bosstown),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老板集镇(聚集地);一是老板过堂,总之是做的关于当下最博眼球的各行各业各种各样拍板人的节目,红得很正的热闹的现场背景、简单舒适的单人沙发、老板坐在上面,接受来自斜对面的三位观察员的轮番发问——其中有一位一定是看起来非常潮流的才女+美女。然后,你可以看到青岛啤酒BOSS金志国的山东快书、金蝶BOSS徐少春跳起民族舞、太平洋建设BOSS严介和耍起石锁、搜房网老总莫天全的模拟街头制服窃贼的散打功夫。
     3月21日,《波士堂》录制第一、二期,节目没有录制样片,第一期就被安排正式播出。6月11日,《波士堂》正式开播,播出的时候正好赶上世界杯,收视成绩一直不错。一位参加节目的老板说,他的员工们都在谈论这档节目,所以决定要来亲身体验一次。
     问:怎么想到要做这样一种形式的老板谈话类节目?
     答:做电视很多年了,我一直想要做一档真正的脱口秀节目。中国一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节目。脱离不了“访”的影子,而“脱口秀”应该是放松的、个体的、随意的、能代表个人风格的“说”——我们能看到“这一个”人在电视上说话。
     而同时,财经是我们时代的主题,精英群体始终是我做节目关注的对象。而以往财经节目严肃有余,生动不足,没有给财经圈以外的人了解这些企业家的机会。以脱口秀的形式来让企业家们还原出他们的另一面,请来的老板不再是作为一个企业符号,一个宣传工具,而是作为个体,一个社会的人——比如一个叫江南春、牛根生的人,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业余爱好,不歌功颂德,强调人性本身的张扬、真实。所以我们为这档节目确定的基调是“商道即人道,财经也轻松”。
 
      问:做了这么多,有什么很好玩的幕后新闻吗?
      答:第一期录的是江南春,当时江南春除了西装以外没有别的衣服,专门去买了麻质的白色休闲上衣,上班以来第一次穿了牛仔裤,还狠心买了双球鞋。节目规定Boss来上节目不能系领带,这样嘉宾衬衫上第一粒扣子就会被解开,在做江南春的节目时,观察员是袁鸣,她说,今天江南春看起来有点不大一样,衬衫还被解了扣子。
      主持人曹启泰也很棒。有一期采访王长田,王长田的书法很好,节目最后就有观察员突然提出,因为大家一直形容王长田是“闷骚”型的男人,能不能让曹启泰想一副以“闷骚”为开头的对联,让王长田写。当时曹启泰只想了一会,很快就说,“闷人尽洒英雄泪,骚客都在波士堂”。
 
      问:你说你的《波士堂》是最具网络精神的电视节目,你大概是业内第一个提出TV2.0概念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答:电视与网络的结合是一种必然。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结合?是简单的电视节目电子化吗?还是在电视上开一个名字叫《××博客》的时髦节目?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我认为互联网精神的最大体现就在于它尊重个体的传播权利。电视向网络学习的是互联网精神。所以我鼓吹,并且身体力行,将互联网精神做创新的电视呈现,《波士堂》和《上班这点事》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它们试图寻找原本属于网络的那种个性的、体验的、互动的、及时的东西,将一种大众传播方式转化为一种个众传播行为,进而演变成一场病毒营销的盛宴。
当《波士堂》成功地在习惯上网而越来越少有时间看电视的人群中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口碑的时候,我发现它给予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尽管传播渠道不同,但是他们接受了它,因为他们需要它。
 
      问:你不仅安排了老板秀,还穿插了三位观察员的唇枪舌剑,有专家、有美女,甚至还有与老板所在行业领域完全不相关的作家?
      答:《波士堂》不仅仅是一场脱口秀。我希望它是最具网络精神的脱口秀:各个层面、各种角度、平等的、甚至颠覆传统的力量。我有意识地吸收了网络的很多基因。风头不能都让网络抢去啊。
     当当网的俞渝做了我们的节目后,说,恩,这节目好2.0啊——我非常开心她的感觉对上了我的理想:《波士堂》就是TV2.0,最具网络精神的电视节目。
 
      问:有人批评你的节目媚俗,不过是另一场变形的老板秀?
     答:我不这么认为。上我们节目的老板是要有勇气的。《波士堂》的老板1/5取决于他的公众影响力, 1/5取决于他的行业号召力,1/5取决于他的企业成长性,1/5取决于他的个性魅力, 1/5取决于他和他的企业的新闻价值——成为老板一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假如观众能在看完他们的家居生活、欣赏完他们的才艺表演之后,能和他们的某些观点产生共鸣,或者被他们的某句话点醒,我觉得节目的目的就达到了。
 
     问:也就是说在轻松随意的背后,你希望还有别的东西在?
     答: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商业太幼稚了,中国的企业家成长也只有短短20-30年,仍旧在起步阶段,他们中最顶尖的人也不可能和创造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师们相提并论,没有那样的厚度。这个节目就是要和他们一起在路上,寻找中国企业家的人文精神,寻找商业文化背后的大人格。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说完了老板说职员。2007年1月,杨晖又将为大家推出一档新的节目:《上班这点事》:关于职场美人计、职场反间计、办公室恋情、对老板说不、加薪等等这些与白领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杨晖对它的定位是:中国第一档轻喜剧风格的日播职场脱口秀节目。除了一如既往的逗与笑之外:
     坚守的还有:人文内核。貌似不经意揭开那些在嬉笑怒骂的表皮之下的憔悴;在光鲜潮流的口采之内的荒芜,在奔波劳碌的索物与索爱之外的厌倦——然后也许会有一些永恒的东西悄悄落在你的心上;
     坚守的还有:网络芯。节目画面引入互联网搜索模式、互联网常用图形、甚至电脑音效,每日执鼠标之手与之偕老的职场人看到这些熟悉的标签会产生一种很亲近的感觉。
     ——上班,不过就是这点事儿,它不是生活全部的事儿。
每天,那化机巧为凡俗,看上去波澜不惊的主持人曹启泰和孙虹刚,都会在电视里说这句话。2007,它会成为一句网络流行语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