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表扬自己也批评自己,为的是更好的鼓励自己!

(2009-03-28 13:33:57)
标签:

教育

育儿

猪儿

分寸

分类: 生命足迹

1。通过网络或书本,学习别人的育儿经验方法技巧,并在实际中实践,从不会理解孩子到理解孩子,从不会把握引导分寸到会根据孩子情况更准确的把握好引导分寸,从为一点小事而焦虑到心态平和的去应对这个伶俐的小人儿;

2。用育儿的热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机一动的一点点智慧,把握契机的陪孩子玩耍,用游戏的方式培养起了猪儿学习的兴趣,比如喜欢看英语碟片,喜欢阅读,喜欢汉字,喜欢玩儿数学游戏,喜欢和我做手工,喜欢绘画,等等许多方面,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好问问题,尽可能的在为猪儿创造感受环境;

3。通过育儿,和家人的关系日渐改善,通过育儿,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变自己。

 

 

以上三点,是我对自己的表扬,也是这三年来,一直坚持在做而且做得自认为还不错的!

 

 

1。有学习动力,但学习的内容太狭隘,仅限于方法技巧,而对于知识性的东西,自己积累太少,也时常感觉自己吸收能力不够好,只是陪孩子的一个“大大的活玩具”,虽然我这个”大大的活玩具”确实带给了孩子不少的快乐,但三年了,自身知识面还是那样的窄。如果说因为焦虑而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的话,那我不焦虑的时候,就是机会摆面自己面前的时候,我有时候也不能更好的做到有效引导,这是自己知识匮乏的表现,因为我深知,成人的头脑更丰富,了解得更全面,自身做得更好,再加上引导的时机分寸方式把握,才对孩子有更好影响,这方面我不是做得不好,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引用“博雅讲谈”里的一句话就是,知识要吸收但不闲置,经验的东西借鉴而不照搬,这句话后半部分我觉得我做到了,至于前部分我觉得这句话,猪儿做到了,因为他时常会将他吸收到的东西表达出来,自己进行再想象,再创造;但我却没做到,虽然会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陪孩子玩耍,但陪孩子过程中有那么多学习的机会,我却没把握好,正因为我吸收得太少,所以不能够更好的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孩子的想象创造更进一步的发挥,孩子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有时候是觉得因为自身能力水平有限,激发不够!

 

2。自己的兴趣太狭隘,虽然明确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为猪儿创造环境,但是了解不够深入,有待进步;

比如知道要陪孩子阅读,可买书的兴趣多过自己品味童书的兴趣;师动众                                          

比如知道要为孩子创造感受英语的环境,天天给孩子放英语碟片,可是自己听了N遍也不知道念了唱了些什么,自己没去学习积累;

 

以上是对自己不足的一个小小反省,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希望自己陪孩子的同时能够不断的全面的提升自己!因为我深知,不管是各方面知识,还是别人的经验,我积累得多,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大脑,让自己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同时,以便自己在有机会时,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也促进自己发展!而不是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学! 

自己总结的育儿的“三多三少”:

多帮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或书本中积累事物表象和概念,和孩子共同学习;

多以平等的身份和通过有效果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交流,哪怕是生活中琐碎的小事;

多通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提升个人的能力修养来对孩子各方面,产生良好影响。

 

少埋怨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少要求孩子提前掌握技巧性的东西,技巧性的东西需要通过机会慢慢习得;

少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足的一面。

 

 

到现在为止,我终于清楚的认识到,是什么原因让人之间的差别这么大了,除了自然环境以外,上一辈人的意识和个人素质会对下一辈人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我用一首自己编的顺口溜来总结如何更有效的陪孩子:

 

不断学习充实大脑,

观察孩子适时引导,

引导孩子见缝插针,

不要随随便便干扰;

培育孩子灵机一动,

把握契机教育更好,

只要你肯热情投入,

育儿之事快乐美妙!

 

育儿之事之能与不能:

你能帮孩子建立表象和概念,提供吸收机会,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问或鼓励),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但你却不能代替孩子表达,代替孩子想象创造;

你能成为孩子的长者,但你却不能对他居高临下,你能和孩子说话,你却不能指望随便说话就会让孩子亲近你;

你能通过孩子改变自己的不足,甚至人生方向,你却不能利用孩子来满足你的虚荣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