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今早打开发现博文上了新浪首页育儿区,很开心,谢谢大家的关心和鼓励,祝福所有的宝宝健康聪明,快乐成长。
秋秋小同学前几天脸和手心、手背以及腿和脚背上都出现了几个红色的小疙瘩,对此爷爷奶奶都认为应该没什么大碍,小疙瘩不痛也不痒,也没有溃烂化脓,而且孩子的表现一切都很正常,可能是蚊虫叮咬或是皮肤过敏之类引起的吧。但是秋妈很紧张,最近手足口病疫情很严重,可得引起重视,不然贻误病情酿成严重后果可咋办?
于是赶紧上网搜索手足口病的症状和图片介绍,越看越是心慌慌,很多人就是因为重视不足才出问题的。于是昨天(周一)上午坚决带她去儿科看了一下,是一个老太太级的医生接诊的我们,我第一感觉就是特别塌实(秋妈对年纪大的医生特别敬重和信任,觉得他们接诊经验相对更丰富),老医生问我:孩子哪不舒服啊?我说您给瞧一瞧,我的孩子这些小疙瘩会不会和手足口病有关?医生翻看了几处,很肯定地说:这不是手足口病的症状,你孩子身上的疙瘩摸上去是硬的,不是水疱样的,估计是换季节的一些过敏症状引起的,不用担心。如果你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去皮肤科看看过敏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疙瘩过几天会自己消的。我如获至宝,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落了地,也没有再去皮肤科,赶紧去公司上班了。补记:此次看病排查就只花了3元的儿科普通挂号费,幸运的是遇到一位接诊经验丰富的医生,不到2分钟就消除了我们的疑惑,所以说看病也不是总那么奔波劳累,有的医生还是很有医学素养的。
没办法,“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对待孩子身上出现的小毛病,如果家人拿不准原因,只好求证医生咯。现在疙瘩慢慢快消退了,我很感谢那位奶奶级医生的诊断,让我们免除了不必要的恐慌。
顺便附几张今天下午带秋秋去玩时拍的照片:

啥手足口病?看我不是挺好的吗?妈妈也太会联想了

给我身旁的花来一个特写

妈妈的手有点抖动,所以这朵花显得很“朦胧”

再来个花团景簇的,热闹一些

请大家自动忽略上角的那只纸杯,谁这么不爱护公共环境的?

整体色彩有点灰暗,与俺灿烂的心情有点不搭调,不过花还是有一种颓废的美
更多美花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d6f950100cq1m.html浪漫樱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d6f950100cqcw.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桃花朵朵
最后秋妈粘贴一些手足口病的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和预防: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
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 人对Cox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
流行方式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表现及病理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2―7
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
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 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 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 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预防方法
防手足口病最重要是注重个人卫生:
1. 保持空气流通。
2. 饭前、便后,以及清理尿片或其他被粪便沾污的物品后洗手。
3. 保持手的清洁,用正确方法洗手。
4. 手被呼吸系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嚏後)立即洗手。
5. 打嚏或咳嗽要掩口鼻,妥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6. 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常常彻底清洗。
7. 病童留在家中,直至度及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痂後才回学校上课。
8. 少到人多聚集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