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月梅花
明月梅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3
  • 关注人气: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人间词话》十六

(2008-08-12 11:43:45)
标签:

诗词知识

人间词话

王国维

资料

杂谈

分类: 采珍集露
人间词话之六十一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此词汲古阁刻《六十家词》失载。黄荛圃所藏元大德本亦阙,后属顾涧蘋就汲古阁抄本中补之,今归聊城杨氏海源阁,王半塘四印斋所刻者是也。但汲古阁抄本与刻本不符,殊不可解,或子晋于刻词后始得抄本耳。)】
  
  科学家和诗人都对身处世界的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无穷的想象力,所不同的是科学家探求其缘由,而诗人则是感悟其神髓。
  
  看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诗人序中已经说明,古来只有人待月而吟,无人做送月之赋,于是诗人意兴顿生,仿屈原《天问》之体作此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可怜,即可爱之意。月轮孤悬于天,每每西落,诗人不禁想她是去向何方了呢?“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这就是老王所言,月轮从这边西落,其实是从另一边的东方升起,天那边果然是别有人间。这既是所谓“神悟”。“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天外浩瀚,难道是浩浩长风吹动月轮?很神奇而浪漫的想象,虽然现在看起来很简单。“飞镜无根谁系?”月轮如明镜,空悬于天,是什么系住了她呢?(别回答是地心引力,除非你一定要做那个大煞风景的人,始终保留神秘感,是浪漫的准则之一)“姮娥不嫁谁留?”嫦娥在月宫一定感到孤寂无依,是谁又留住了她呢?仙子也有情感,谁不定她已经化身下凡,此刻就在我们身边吧。找找看?应该很多人都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仙女了吧。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有人说月轮经海底而行,但这个说法的确让人疑惑。“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只怕海底的巨鲸,来回奔突,会把月宫的那美轮美奂的宫殿撞破了吧?“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鱼虾自然能在水里自由游弋,但可爱又可怜的小玉兔又怎么能潜水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如果他们都安然无恙,那月亮怎么样慢慢的变成一轮弯钩呢?(其实小辛同学是在说,如果月亮只剩下以前的一半甚至更少,那些宫殿又到哪儿去了呢?)
  看得出来,小辛同学真是非常有好奇心。童心未泯的他开始质疑老师所教给他的月亮,而寻求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月亮。老王说得没错,小辛同学的确天资聪颖,领悟到了超越他时代的某些宇宙奥秘。也许我们应该感谢他,是他让我们在词浓郁的古典雅致之风中嗅到了一丝极为特殊的清新味道。



人间词话之六十二
  
  【谭复堂《箧中词选》谓:“蒋鹿潭《水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间,分鼎三足。”然《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长调唯存气格。《忆云词》精实有馀,超逸不足,皆不足与容若比。然视皋文、止庵辈,则倜乎远矣。】
  
  谭献(1832-1901),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近代词人,学者。《清史稿》有传,编有清人词选集《箧中词》,有词集《复堂词》传世。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词风雅致凄婉,沉郁悲苦。有《水云楼词》。
  项廷纪(1798-1835),原名继章,又名鸿祚,字莲生,浙江钱塘人。多以萧瑟衰残之境表其苦恨绵长之意,词集有《忆云词》。
  皋文即张惠言,止庵即周济,分别在第四条和第十一条中有介绍。
  
  先看看蒋、项二人词作。
  
  谒金门  蒋春霖
  人未起,桐影暗移窗纸。隔夜酒香添睡美,鹊声春梦里。
  妆罢小屏独倚,风定柳花到地。欲拾断红怜素指,卷帘呼燕子。
  
  扬州慢(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贼趋京口,报官军收扬州。)  蒋春霖
  野幕巢乌,旗门噪鹊,谯楼吹断笳声。过沧桑一霎,又旧日芜城。怕双雁、归来恨晚,斜阳颓阁,不忍重登。但红桥风雨,梅花开落空营。
  劫灰到处,便司空见惯都惊。问障扇遮尘,围棋赌墅,可奈苍生。月黑流萤何处,西风黯、鬼火星星。更伤心南望,隔江无数峰青。
  
  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蒋春霖的《谒金门》“婉雅凄怨,寻味不尽”。 《谒金门》词风秀雅,其境优美自然,其意深长流转,是老王所说“颇有境界”之所指。《扬州慢》一词是说1853年太平军北伐期间清军与太平军之间的战役。其词沉郁苍凉,深沉叹喟尽在其中。老王说“唯存气格”是说此词与纳兰词比较起来,格调有过之,而意蕴稍不及。后文可见分晓。
  
    采桑子(吴子律索看近词,赋此答之)  项廷纪
  霜红一树斜阳冷,堕叶惊蝉。衰草如烟。倦枕支秋梦不全。
  浮名只为填词误,诗酒流连。花月因缘。写入乌丝尽可怜。
  
  项廷纪在《忆云词(甲稿)序》说自己“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於物也郁而深”,由此可以想见其词风。《采桑子》此词意境萧索,沉婉哀怜。老王说他“精实有馀,超逸不足”是指他过于沉浸在愁苦之中,情思郁结,意蕴不够流转悠长。
  
  成容若即纳兰容若。纳兰词如词坛衰落之秋中的一抹新绿,给沉寂多年的词坛带来一丝生机和亮色。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纳兰性德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金缕曲•赠梁汾  纳兰性德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词胜在情意真挚,自然流露,仿佛如馨兰幽香,于无声处已动人,有南唐李后主遗风。其词境界仿佛随心而生,随意而走,清新流畅,跌宕起伏,浑若天成。这也正是宋后其他词家所不及的。观其三首词可知其文采情思。蒋项二人之词,均不若纳兰词那般清朗隽秀,是以老王有此一说。但于清一代,蒋项二人亦可谓佼佼者,张惠言和周济虽均有上佳之作,但张词内涵多失之空枵,周词意韵多失之枯涩,均难以与蒋项二人相匹敌。



人间词话之六十三
  
  【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惟东坡,后者惟白石略得一二耳。】
  
  萧统(501-531),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2岁即被立为太子,未即位而死,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辑有《文选》30卷,对后世影响深远。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与南朝宋年间大诗人。陶渊明为人孤高耿直,淳厚洒脱。他崇尚自然,安贫乐道,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其人格和诗歌对后世文人影响极深,后世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无不对之推崇备至。
  王绩(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时期重要诗人。
  薛收(约591-624),字伯褒,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生父为隋代诗人薛道衡。初唐文人,颇受李世民赏识,但未等李世民即位就病逝,年仅三十三岁。
  
  
  词之为体,不同于诗,更不同于赋,因此词在气象和风格上的不同,亦在情理之中,不可勉强。
  老王的引用对描述陶渊明诗似有不妥。萧统《陶渊明集序》中的原文是:“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这是说陶渊明的文章用词精炼,气势不拘,文意显明。把这个形容他的诗,不甚妥当。文选中另外一句“论怀抱则旷而且真”,才于诗文皆宜。苏轼的评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应当是比较符合陶诗风格的。
  陶渊明之诗率真质朴、平淡致远,而南朝人却认为过于古朴,不甚赏识,其实应当是“此中有真意,时人未识之”。陶诗的境界和气度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有着菊花与酒的隐居生活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归宿。陶苏二人艺术风格的某些相似,不如说是人格上的某些相似。二人同是淡泊名利,追求恬淡静远的精神境界。不同的是,苏轼更主张积极入世,而陶渊明则对世间黑暗的一面坚决拒绝妥协。老王说苏轼词能达到陶渊明诗气象之一二,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淡远,还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平和,抑或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逸呢?
  至于“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这种境界其实白石词义不是完全如是。“韵趣高奇”之说,白石词格调高远,可当之;“词义晦远”,则于白石词不算特别贴切;“嵯峨萧瑟”,白石词多有萧索之境,勉强当之。不过词比赋显然更富于感情色彩,白石词虽不比薛收赋之庄重,但更多了一种婀娜之态。老王其实大可不必为词中少这两种气象而可惜,这是文学体裁的特点所决定的。把词写成如陶潜诗那样古拙,或者如薛收赋那样庄重,那样也就失去了词的真味,反而不好了。


人间词话之六十四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贵妇人与倡伎之别。】
  
  雅郑,指典雅和淫佚。《诗经》中《郑风》、《卫风》多涉及男女情事,历代说诗者将其视为“淫诗”,后以“郑卫之音”代指浮靡粗俗之作。
  周邦彦的部分词显得轻佻,不够庄重。比如《风流子》:“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简直有些像元曲中“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关汉卿《仙吕•一半儿》)那种亲近狎昵的急切心情了。而欧阳修和秦观的情诗却是颇为端秀典雅,多于情思上做文章。因此老王有神貌与品格之说。
  在思维传统保守的老王看来,这有些难以接受。但其实现在看来,这些实在很平常。热恋中情侣之间亲昵的喃喃私语,别人听起来可能有些不自然,但他们自己甘之如饴,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了。雨果说:“人生是花,爱情就是花中的蜜。”蜜也许有些腻人,但是对于喜欢花蜜的人来说,这又有何妨呢?


人间词话之六十五
  
  【贺黄公裳《皱水轩词筌》云:“张玉田《乐府指迷》其调叶宫商、铺张藻绘抑亦可矣,至于风流蕴藉之事,真属茫茫。如啖宫厨饭者,不知牲牢之外别有甘鲜也。”此语解颐。】
  
  贺裳的这个观点要支持一下。虽则张炎《词源》对后世影响甚巨,但应当看到,这一类禁锢词体的词评书也正是造成后代词人不敢发自由之声的原因之一。而贺赏说得也很有意思。他说张炎的《词源》(《乐府指迷》南宋沈义夫作,非张炎所作,老王当属误记)中,对于词的音律、修辞还过得去,然而对于词飘洒含蓄的意趣就显得甚为无知且无趣了。就好比吃惯了工作餐的人,不知道牛肉羊肉之外还有别的美味。的确如此,张炎所提倡的“清空”、“骚雅”对后世影响极大,但不免将词从大道引入小路,宋后之词再也无前朝的大气象了。


人间词话之六十六
  
  【周保绪济《词辨》云:“玉田,近人所最尊奉,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又云:“叔夏所以不及前人处,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换意。”“近人喜学玉田,亦为修饰字句易,换意难。”】
  
  “修饰字句易,换易难”诚为至理。
  雕琢词句不难,而创造意境难。周济说张炎虽然才情诣力不比宋代诸名家差,但只愿意在字句上下功夫而不能创造新意境,因而词作意境狭小,不够开阔,“终觉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后人喜学张炎,就是因为于字面下功夫容易,而于意境下功夫却甚难。正如前文所说,人都是有惰性的,喜易不喜难。词本不可学,其实是因为诗人的心境无从学起。正如此,前人诗词中的意境也是临摹不来的。只有从自己心底发出的声音,才会具有真正的动人之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