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综合活动案例:《美丽的春天》
(2009-05-06 13:17: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我的涂鸦 |
活动背景: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春天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2.学会用词语对春天的景色进行讲述。
3.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方式,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
活动准备:
1.已有春游的经历,已学过儿歌《雷公公在敲门》。
2.相关课件,《春天》音乐磁带。
3.自制手偶“小蜜蜂”,彩色卡纸、白纸、彩笔、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忆春
1.提问:
⑴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大家一起告诉我?
幼:春天!
⑵师:对啦!春姑娘已经悄悄的,在你们不注意的时候来到了大家的身边。哪位小朋友是细心的孩子,发现了春姑娘,她躲在哪里了呢?
2.引出手偶“小蜜蜂”,播放课件
二、基础部分
赏春
1.播放《春天》的背景音乐,观看有关春天景物的课件
师:大声告诉我,你们喜欢春姑娘送的礼物吗?
幼:喜欢!
师:其实,春姑娘躲得地方就在刚刚的礼物里面。哪些是我们刚刚没有说到的?
幼:笋子、蚕豆、蒲公英……(幼儿自由回答,不指定幼儿回答)
2.师:谁来告诉大家他最喜欢刚才哪一样礼物?(指名幼儿回答)
幼:我最喜欢桃花。
师:我最喜欢黄黄的油菜花,你能想我一样,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一说吗?
幼:我最喜欢粉红色的桃花。
大大的头的小蝌蚪;
尖尖的竹笋
飞的高高的风筝……(指名5至6名幼儿来表达他的想法)
3.事学会说完整的句子:“春姑娘送来了(黄黄的油菜花、温暖的阳光)”等等
1.听雷声,引出春雷。
幼:打雷!
2.游戏:《雷公公在敲门》。
师:春姑娘不仅带来了的漂亮的花、青青的草,还带来了春雷公公。
⑴师:你都知道哪些动物会被雷公公从香甜的睡梦中给叫起床呢?
幼:小熊、青蛙、蛇……
⑵.游戏:老师学着雷公公的样子“轰隆隆”地叫小动物起床,并不时的改变小动物的名称。幼儿听到“雷声”与动物的名字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自由地学着小动物活动的样子起床,进行游戏。
留春
(1)师:春姑娘真好,给我们送来了礼物,还让春雷公公陪我们玩,我们永远把她留在我们身边好不好?
幼:好!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好多的东西,你可以画,可以剪,可以粘,随便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美丽的春姑娘给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自由选择材料、用多种方式大胆的把你眼中的春姑娘给表现出来。
教师在旁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只要孩子多自己的作品有见解,都予以鼓励)
(2)用孩子们的作品布置教室,使教室充满春天的气息。
师:我们把它们布置在我们的教教室里吧,让春姑娘天天和我们在一起。
三、结束部分
闹春
播放音乐磁带《春天》,师生在春意盎然的环境里,随旋律节奏尽情的嬉戏与舞蹈,感受春天带来的欢乐。
活动反思:
《美丽的春天》是中班下学期的一堂综合课,活动对象正是大量获取知识的时候,此时的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万物复苏的春天他们当然不会错过。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视频欣赏、游戏、剪纸、图画、粘贴、歌舞等多种的活动方式,设计了“忆春、赏春、戏春、留春、闹春”五个环节,使孩子们玩在活动中,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也在活动中。整个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的投入度都非常高,基本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为了使活动的开始充满趣味性,也是为了消除孩子们对我的陌生感,我在“忆春”环节设计了春姑娘的“小使者”小蜜蜂的欢迎仪式。果然,孩子们在看到小蜜蜂木偶后都很惊喜,但这种惊喜只是对于这个可爱的对象,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春天与蜜蜂的联系。如果,这个环节我出示的木偶换成是春姑娘自身或者干脆把自己打扮成春姑娘,以春姑娘的身份来贯穿引导整课堂,那么孩子们就会置身于一个似真似幻的情境当中,投入度也会更好。
视觉所获取的知识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在孩子们欣赏完“春姑娘的礼物”PPT之后,我提问:“你最喜欢春姑娘礼物里面的什么?”当孩子说出他喜欢的事物之后,我接着要求:“能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说说你喜欢的礼物吗?”一时,孩子语塞,不知道怎样回答。憋了半天,说了一句“粉红色的桃花”。见他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马上要求全班的孩子对他进行表扬。其他孩子见此情况,纷纷举手要求回答。于是我听到了“黄色的油菜花”、“灰色的蜜蜂”、“黑色的蝌蚪”、“白色的蒲公英”……等等一长串的颜色比拼。尽管我在旁启发“蝌蚪的脑袋好大呀。”、“春笋长的好尖啊。”……却都无济于事。虽然,中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要求他们从颜色、形状、质地、特性等发面去描述事物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他们来说,颜色的感觉是最直接的,对于这个环节的目标定的高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