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太乙神数天灾变异暴雪冻雨文化 |
分类: 太乙神数 |
西元:2008年
干支:戊子〔午未空〕
入纪元局数:壬子元第六纪 阳遁37局
主算:1〔短数、无天地数〕 客算:7〔短数、无天数〕 定算:7〔短数、无天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7年,我国遭遇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而进入2008年的第一个月,全国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让人感觉到的却不是“暖”,而是寒冷。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新文昨日明确对早报记者表示:“1月中旬以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属于异常天气,是极端灾害性气候事件。 气候异常导致全国普降大雪。”
1月中旬以来,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特别是山西、江苏、安徽、贵州等省还出现了20年以来少见的、持续性的雨雪冰冻天气。
根据民政部23日发布的信息,此次雪灾已造成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庆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等10省(区、市)3287.9万人受灾,死亡8人。长江中下游地区电网遭遇多年未遇的大雪、严寒和冰冻侵袭。截至1月22日8时,受极端气候条件影响停运的500千伏交流线路24条,直流线路4条,已查明有倒塔、断线等情况的线路9条。
为什么今年大雪格外多?于新文昨日告诉早报记者:“1月中旬以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属于异常天气,是极端灾害性气候事件。”他预计,由于其影响大,1月份全国普降大雪会入选今年的十大气象新闻。
于新文解释了近期全国普降大雪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全球变暖条件下,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天气与气候的异常导致大范围雨雪频频出现。全球变暖大部分会表现为气温增加,但也有局部表现为类似于年初普降大雪气温下降。
第二,从大气环流方面来看,从年初至目前,我国的大气环流分布异常,副热带系统异常偏强,冷空气十分活跃,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在中东部地区、长江流域交锋,因而持续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充足的暖湿气流以及明显的冷空气,两者相互结合容易出现大到暴雪天气。“这种天气在我们预料之中。”于新文说。
中国气象频道专家:这段时间至少下了64亿吨雪
这个星期,完全是冰雪做主的一段时光,这个白色的“怪物”使数个省份春运陷入“半瘫痪”状态,持续的低温使供水供电等城市“生命线”遭受严峻挑战……因为停电,很多居民家里冷得像冰窖;因为停水,有些居民家面临断炊……
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场暴雪所带来的“苦役”?中国气象频道专家做客腾讯嘉宾访谈时告诉我们: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下面就是这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天气总趋势是在变好
主持人:腾讯的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聊的话题还是关于给南方带来的十二个省市的受难的雪灾情况介绍。今天我们特别邀请的嘉宾是来自中国气象频道的专家和预报员。首先我们介绍的是来自中国气象频道的江吉喜老师。
江吉喜:腾讯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来自中国气象频道的气象观察员毛奇浩老师。
毛奇浩: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因为大家对于这段持续的天气都很关心,有人说这次雪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拉尼娜”现象,什么叫“拉尼娜”?
江吉喜:这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拉尼娜”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不是惟一的,也不是主要的,大家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就是海洋表层的水温持续偏低。在最近的六个月当中,每个月的平均海表温度平均偏低0.5度以上,这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累计的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同期最大期。“拉尼娜”现象出来以后,海面温度的高度与海面的蒸汽关系密切,温度越高,蒸发越强,海水温度越低,蒸发越弱,一弱就因为了全球大气的情况。全球大气一个整体,是循环的,这个地方变化以后必然会传递,影响其他地方。出现这个“拉尼娜”现象以后,根据历史上的分析,凡是出现一些比较强的“拉尼娜”的时候,这个地方的天气会出现一些异常状况,比如低温、大雨雪。这是历史上发生的情况,这次情况跟历史也是比较一致的。
主持人:以前也有这种状况。
江吉喜:对,但雨雪、低温的状况没有这次发生的这么强,而且这次发生的也比较迅速。
主持人:大家比较关心下一段时间的气温走向。
江吉喜: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向转化,今天在江南东部,就是浙江东北部、上海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江苏南部,这块降水,基本上雨雪就出去了。明天、后天一直到四号,基本上是晴见多云天气,四号晚上从西部地区东部又有一次弱的过程要快速地向东移。五号是一个主要日子,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要出现一次比较明显的降雪,一般是小到中雪,过程比较弱,速度比较快,之后还是比较不错的。就是说整个趋势是在缓解的。大部分地区天空状况转好,气温要慢慢会回升。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冻的这么久了,结冰很厚,现在太阳出来一点,化了一点以后,到了晚上气温很低,又会冻。所以化完了以后,蒸发完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段时期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为人们的生活、交通、电力还有一些影响。
这段时间下了64亿吨的雪
主持人:可不可以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毛奇浩:影响还在这边,因为积雪范围很大,28号在中国气象局卫星检测图象来看,积雪面积高达128万平方公里,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雪是多少,一平方米上面如果有五千克的积雪,五千克就相当于一个西瓜,如果滚一个习惯那么大的雪球,算五千克,这个积雪就可以达到64亿吨。短短时间内下了大量的雪,如果五千克计算就是64亿吨,要融化这些需要足够的热量。而气温都很低,所以冰冻灾害也是出乎意料地强,包括各地的灾害都比较重。
主持人:这个大概还要持续多久时间才会好转?
江吉喜:现在在变好,我们关心的是前段时间下的雪什么时候彻底融化完了,我觉得可能要十天八天以后。
毛奇浩:南方会快一点,比如长江中下游一带。
主持人:有很多南方的网友想坐火车回家,您提倡不提倡他们回家过年呢?
江吉喜:通过湖南这个路段,就是湖南的中南部、贵州这一方向,可能比较够呛。一些天以后才能够完全化完。
主持人:这样恶劣的天气气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或者下一步会有哪些措施?
江吉喜:下一步就是三件事情,一个是加强监测,实时地把一些实况信息收集上来,就像医生看病一样,知道这个病人病成什么样,病在什么地方,现在病的状况是什么,这叫监测。第二个是预报,我们要做出准确的预报来。第三个是服务,服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向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第二个是向政府决策部门服务。让政府知道这个情况以后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我们气象部门主要是三个方面,包括监测、预报和服务。对于这次的雪灾,应该说中央气象台或者各级预报台站,预报的还是不错的,监测也是很到位的,服务也是全力以赴,应该说是做得不错。总的来讲,这次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在近五十年当中确实是比较罕见的。面对这样一个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全力以赴。我们采取了三级响应、二级响应,实际上就是把昼夜的天气预报服务做好。而且我们对社会上是采取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只要能用上的服务手段全部调动起来了。
主持人:网友有时候觉得天气预报会不准,比如这次没有提前的预报。
江吉喜:不对,这次是有预报的,可能网友比较忙,没有及时地收看预报。这次从预报的角度来讲,预报难度不是特别大,系统比较稳定,环境形势非常稳定,而且是连续的过程。它不像夏天的时候,突然来一场冰雹,来的快,去的快,这个东西非常难报的。我们气象上叫一种小概率事件。这次大范围的情况,是一个持续性的东西,应该说我们在气象要素等方面都有反应。这次预报我们至少是在三天的预报都还是报得不错的。至于天气预报有不准确,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对大气里面得有些过程认识的还不是很充分。第二,我们对实况要素的监测部分,监测网点不是足够地密,信息量不是分布很均匀。就像一个医生给病人诊断一样,仪器到不了位,所以很多症状抓不出来。
主持人:技术方面不一定能达到所有的天气变化预测到。
毛奇浩:现在大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针对大家对天气预报的要求来说,天气预报永远都是不准的。也是因为这次天气出现异常情况,大家对它很重视,提供方方面面的信息,比如对电信等方面的影响,可能有些确实出乎你的意料,大家会想怎么会倒这么多电线杆,造成很大的损失,确实有些方面没有想到。从这样的服务来讲,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在每次事件当中都要总结、提高我们的服务经验。针对大家的要求来说,天气预报永远都是不准的,这是必然的。
大雪过后可能会出现大雾天气
主持人:大家特别想知道一些具体的情况,最近有预报说湖南、安徽又在连续性降雪,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城市。
毛奇浩:昨天早上八点到今天早上八点,湖南、江西、安徽南部下的雨雪都比较大,正在经历第四次雨雪天气过程,导致这次降落的比较强。后面雨雪逐渐弱一些,四号到五号有一个弱的过程,有一些小到中雨雪的天气,比如南昌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有一些雨雪天气,这是需要注意的。另外更需要注意的是雨雪天气减少之后,天气转晴朗之后,因为路上有很多积雪,湿度条件特别好,可能要防止出现大雾的情况,出现大雾的话对高速公路和机场都影响比较大。这是雨雪过程逐渐停歇之后,大家需要特别关注雾的影响,因为这会导致高速公路和机场的问题,这是大家出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主持人:就是说这次雨雪完了以后大家出行还不是那么方便。
江吉喜:会有后续影响。
主持人:平时老百姓对这方面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您作为专家,平时怎么注意这些天气状况呢?
江吉喜:作为老百姓来讲,恐怕就是保暖,另外出行的时候天气不好,或者可去可不去的地方,可以不去了,或者改期。其他方面,就是社会服务部门,比如交通、电信、市场供应等部门,这都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
毛奇浩:建立一个重大灾害防御机制,包括预警,可能这需要不断地完善。对于个人来说,在这种大范围的灾害面前,个人确实比较渺小。比如台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2004年我在福建追台风的时候,风雨特别大,真的是很无力。风雨来了,真的是哪儿都去不了,作为个体来说确实是会感觉到无力。我当时真的有一点诺亚方舟的感觉,世界末日。第二天觉得真的过去了。在这种大自然灾害面前确实是很无力,需要社会机制和人与人的关怀,大家一起渡过这样一个难关。
江吉喜:比如准备回家、旅行的,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做一些调整。另外雨雪区的老人要减少外出,防止摔跤。
毛奇浩:包括防滑、取暖安全,会有一些细致入微的东西需要特别地关注。
江吉喜: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
主持人:个人要多看天气预报。
毛奇浩:不完全是天气预报,相比起来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在灾害教育方面做的不够,比如日本灾害教育做的很多,很到位。对于个人怎么去做,如何帮助别人,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印象。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意识可能还没有那么深,面对灾害的时候怎么应对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主持人:自救意识的觉醒。
江吉喜:气象部门在服务这一块也有很多提示。比如有冰雪,不要做什么,夏天下暴雨的时候应该怎样防雷等等。手机短信里面也会有一些信息。
毛奇浩:这次倒了很多电线,大家也会提到这个问题,让天气预报想到天气会断,确实有一定难度。电力部门的人也出来了,有一些设计上的问题,他们是三十年一遇的。
江吉喜:是十五毫米,这次达到了三十毫米、四十毫米,所以就不行了。
毛奇浩:当初在设计这个的时候,对于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很难考虑进去,确实是罕见的,有点出乎人的预料。
大雪不一定兆丰年
主持人:有人说瑞雪兆丰年,这次大雪对于明年的农业有没有一些好的影响呢?
江吉喜: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这个度过了以后就走向反面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话没错,越冬小麦越冬的时候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第二,开春融化以后,对养伤也很有好处。第三,温低一点,病虫害的虫卵也冻死了。下雪的时候净化污染,把污染物就带下去了等等,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一过渡以后,像这次长时间的低温、冰雪,这个就不行了,过头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很多作物都冻坏了,南方还有一些果树,这样的话就冻坏了,尤其是广东北部地区。
主持人:我有一年出差去那边,基本上暖的空调都很少,都是冷空调。他们都没有这种防御措施。
毛奇浩:北京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那边有六度,会觉得很冷。一方面湿度大,同时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六度的温度,六度的温度对他们来说不太容易出现的。包括一些打工朋友,衣服都没带足。在火车站挤的时候,真的感觉衣服都不够,挺冷的。这段时间已经是连续七天最高气温在十度以下,大概是六点几、八点几度,确实是非常少见的寒冷。
江吉喜:南方是湿冷,北方是干冷。湿冷过程中要吸收很多热量,所以人们的感觉会不一样。
主持人:还会更冷一些。
江吉喜:对,非常潮湿,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子好像都是潮潮的,没有干。
主持人:有一些评论说,是全球变暖导致了这次极端暴雪的产生,您觉得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
江吉喜:我现在不敢说它没有道理,也不好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因为这个事情还处在一个研究当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全球变暖和世界气象组织统计的事实,近一百年来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这点是肯定的。我们所谓变暖,是指近地面的气温,这个温度高了以后,实际上会起一系列的反应。比如“拉尼娜”,高了以后,上层气流加强了,对上层大气环流就起到很大的影响,使得上层的大气环流出现一种非正常的流动。在一些局部地区,可能就产生一些异常天气。像伊拉克,一百多年没出现过降雪,今年也出现降雪了,还有叙利亚等地方都出现了降雪。我们说的是大气环流,老百姓说的是大气流动,比如在水里面竖一个桩子,会改变方向,它会向下流传递。这种全球变暖可能对大气的环流产生影响。天气现象是主要决定大气环流的,再加上各个地方的特点,城市那块地方就要比周围高四五度,这个温度就有差值,差值之间就产品一个利,其他条件一凑合的时候,可能就引发了一些现象,比如突然刮暴风,或者突然下一块很强的雨,还带点冰雹。
主持人:这次是冷暖气流的交汇。
江吉喜:“拉尼娜”现象是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情况来看,第二个非常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气环流出现了一些异常。我国青藏高原附近是维持一个高气压区,它的东边比较低一点,就像一个山一样,气流往下滑,滑了以后把冷空气带下来了,送到哪个地方呢,就是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从青藏高原南边过来的,上面有很多扰动,这里面就是暖湿气流向长江中下游输送的比较清楚。夏天的时候会经常提到一个副热带高压,在它的西侧、北侧,高压是孟加拉湾、中南半岛,西侧、北侧是一支西南气流,把水汽往这儿送。暖湿的也往这儿送,在输送的过程当中暖湿,形成了一个利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这个增加了,不是降低。通常情况下温度是降低的,每一百米降低0.6度,上面一个暖层,就是说比下面的温度还高,这个叫利温,马上一落就变成了冻雨,然后又结冰。“拉尼娜”可以作为一个气候背景。在这个气候背景跟天气结合,就成了一个共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