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水磨镇“涅槃”记
这里不是江南小镇,这里不是历史名城,然而置身于此,却有一种身在周庄、婺源、丽江、凤凰那般的感觉。。中国结、灯笼、牌坊、古朴的商铺名字点缀着街道两边木质两层建筑,古香古色的街道里,很多商铺正在经营……全然没有了震后的破败景象,印入眼帘的全是赏心悦目的景色。
http://s11/middle/4bfc3537xa10a2d1465ba&690
http://s12/middle/4bfc3537xa10a303cb8eb&690
这是一个被地震摧毁的山区工业区,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变成一座风景如画的现代“桃花源”。这个山区乡镇就是震中汶川县的水磨镇。
汶川县水磨镇,位于岷江上游河畔,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偏僻乡镇,在“5·12地震”之前是阿坝州的工业重镇。震前,这个仅有18个行政村的小镇,竟有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地震中,水磨镇也同样遭受毁灭性打击,满目疮痍。
然而灾后重建却掀开了水磨镇历史崭新的一页,不仅焕发了生机,还让水磨镇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水磨镇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基础。位于青城后山、卧龙自然保护区、震源映秀三个具有极高旅游价值的风景区的中心,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当地的羌族文化也是一个开发的亮点。成都对口援建任务的来自广东佛山市的设计者们充分考虑到这些优势,,在重建前,他们到佛山的祖庙和广州的陈家祠等地参观,培训。先“诊断”,再“规划”,然后“重建”。将水磨镇的发展定位确立为“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努力将水磨镇建成汶川县的教育文化中心、安居中心和商贸流通中心,成为阿坝州最大的镇之一。
昔日臭水横流的寿溪河,已建成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那些黑烟弥漫的工厂,如今关的关,搬的搬,留下来的5家环评排放全部达标。走在水磨镇千米禅寿老街上,一个个商铺,一队队游人,一处处富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标识,标志着这里已经形成一个集吃、喝、玩乐、住宿、休闲和羌文化产品销售一条龙的旅游小镇,可以说,一座“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已经在这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