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两个小说的通讯

(2012-01-11 11:41:11)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关于两个小说的通讯作者:李大唐

关于两个小说的通信

李大唐

 

只身来到沙漠边缘,新年了,要组织会议撰写安全例会纪要、撰发12号行政文件、撰写马上召开的职代会党(政)一把手两个讲话稿要大约1万字,还越来越肯定地听到春节不放假的消息,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一人在外过过春节,想想白发苍苍盼儿回家的老父老母,真是让人心悸,心嫉,心疾,心急。

好在不停有文友读书新得、发表小说、散文获奖、当选当地作协副主席、出评论集的消息纷至沓来。令俺在祝福他们的同时想想停滞不前的自己,(老实说,)更是心急,心疾,心嫉,心悸。

工作期间,主要是长期坐班,得空看过一位文友的两个小说,很是为他的进步感到骄傲。这里我想贴出来两个不算评论的小评,一是对他一点一点进步的记载,二也可以看看俺的思考吧。

朋友们帮俺检阅一下,有没有被俺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哈哈。顺便看看俺紧张而又拉长的日子有没有白过,还有就是行政文件对语言的破坏,这是来这里之前另一位兄长告诫俺的,也是俺最担心的。

因为离得太远,都用邮件或者QQ传送的,就有一点文字的记载,放在电脑里也就废了,不如贴出来做个记载。当然,这位任兄如果不愿意叫俺贴出小文,他看到之后俺就删掉,报废之文,毫不可惜。

写得不好,见笑了,豁豁。赫赫。呵呵。和和。

 

一、关于《午夜电话》

1、最早题目是 《情之殇》的话,似可改成《情殇》,更加直白简洁。

2、马小海出现就行,不必老是强调其小说家身份,好的小说家就是把假事说成真的,这就是你的能力。多次强调其小说家身份,反而使整篇小说悬念不悬了。

3、第一节第一自然段似可不要。那种关于“B”的调侃失之油滑,这是国内很多小说故意犯的毛病,以不雅为幽默,你看看国外小说,平直叙事就行了。

4、特别强调叫B先生,与黄河浪的黄姓没有任何关系,你哪怕叫H先生,还合理一点儿。要不就直接进入“马小海啊,我是老黄”,朴素简单。

5、第1节结尾设下悬念,第2节叙述语言须再简洁。结尾似可把《情人》那一幅画描写得更加准确真情甚至香艳煽情一点儿,这样的油画评论网上很多,写成一大段诗化、欧化的语句都行,作为一个小高潮铺在这里,与结尾信的高潮作出某种遥相呼应。也可能呼出青年读者的血脉喷张或者有类似经历的人的热切怀想,这样小说就产生了多义性。这样的小把戏,其实以后可以尝试在每节里都出现一次,小说能感动各个层次的读者,自然就立住了。

6、第3节承接第1节,说明要电话的过程,“这个故事的轮廓还用瞎猜吗?”一样的语句似可删掉,一定不要让读者感觉在编故事,要让读者感到,我就是在给你讲确凿的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7、  4节,回忆与老黄的见面。

8、  5节似乎可以从“那次见面时我和老B互留了电话”之后开始

9、  5节开始后“世事的奇巧是小说家远远虚构不出来的”似可删掉。

10、第5节与其外甥对话体,纯关中话的,那是你以前的长处,写农民的。在这个小说里不如提纯为现代都市语言,使这个小说整体更加具有都市气,直接学外国小说的对话体,海明威好像有一篇,舍掉农民体。

11、第6节传闻一、二之前似应加上——从乡下来的朋友或在以后的多次同学聚会上,不断有人传来消息。传闻一、二、似可更加简洁一点。本节整体来看有些臃肿。用好的细节同样说明问题即可,似乎不用过多的旁枝末节。写的时候不要忘记,任何一句话,都是在为整体小说服务的,多的删之毫不可惜。

12、第7节进入与第1节同一时空的承接,时态上是一个很好的顺承。

13、第8节前后节奏简单,中间的信激情洋溢,一下把小说拔上了高度。

14、整体来看:

(1)故事变成了更加切近城市的故事,祝贺;

(2)整体叙事上时空转换摇曳多姿,启承转合得很好,祝贺。起伏大、有高潮、有结局,第5节与外甥对话的冷与短句式,跟结尾信的长排的欧化句子形成了冷与热的对照。两个传闻和结尾的信,尤其是结尾的信,充满激情又揭开了小说的悬念,反衬了马小海的无奈,也就是人生的无奈。留下遗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容易勾起读者好心帮人反遭抱怨的同类怀想。如此,小说的作用就起到了,故事也就立起来了。

15、如能把多义性,思想性带入小说,那就可能是伟大的小说。

当前写到这个层次,是读书所受之益,也是痛苦蜕变的过程,祝贺转换,期待更好!

 

20111224,红柳林

 

二、关于《那个夜晚》

 

1、通过这个小说,我看见了你的真灵魂,心的颤音、真情的流露和美好的回忆。可不可以说,当一个作家真正由外向内,转向自己的心灵,心灵的苦乐笑泪忧愤深沉,他就会逐渐伟大起来的,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苗头,也要对你表示祝贺,以后仍可继续开掘这类东西。

2、题材转向了都市爱情,甚至可以说是亲身经历,感动自己,也在感动别人。这是我看到的第二个进步。

3、切近心理小说的这种人物内心叙述转换的手法,大概拓自福克纳的手笔吧,但你已运用得十分娴熟,这是第三个进步。

4、那个夜晚,名字还不如“梦云雀”什么的,或者叫“丑女的心”什么的(我随便想的哈),美女网上电视里那么多化妆化成一个样子的,忽然来上一个心灵奇美的“丑女”,或可调剂读者胃口且使其过目不忘,还可以起到“题好文一半”的作用。

5、大学生宿舍大白天男女交往的事情,有点玄乎。当前学生多在周末去小旅馆而已。我们当年说,女生楼上一只公蚊子都飞不进去的,当前还是,高校里对女生楼的监管还是十分严格的。你可以设置成艺术院校的学生,男女生混住一楼的,留宿异性的事情发生,这些学校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6、两个结尾,虽然第二个比第一个好,但两个我都不满意。一下子纯然进入虚构与巧合里去,甚至叫人感觉虚假。能不能这样子,至少在他那里,满足了对一个处女的“霸占”。可否安排而后婚姻或者婚外情方面,好难好难遇到一个处女,作为对男人处女情节的一个批判;或者转身对社会风气进行鞭挞也行,反正这两个结尾都不好,尤其是用留着处女血的床单自杀的情节,一是不很可信,二是不能使故事余味悠长。三是一下子回到你以前小说或者很多所谓流行小说的情调里去了,在结尾安排意外灾难,一下子俗起来了。

7结尾是要好好改改,或者各走各的路符合现在人的实际。各走各的,生活原貌,其实最自然,而且余味犹存。记得河南的傅姓女作家有个小说,大意是写瘸腿的乡村男孩相亲之前上树眺望,借村长自行车以避其短,多美的意象,结果非要在结尾安排男孩出个车货,以博取读者的同情心,大家看得多了,也就不信了,而且会嗤之以鼻,真故事也会认为在造假。你再想想欧.亨利的小说的结尾,《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写丈夫卖表买梳子,妻子剪头发赠手表的,是不是叫《爱的牺牲》,人家每个结尾都有悬念,但都符合生活逻辑,而且并没有落入俗套,变成杨朔《茶花赋》一样文章习气。

 

2012111晨,毛乌素沙漠之南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