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缘
文/高涛
我的第一篇散文习作《父亲的小石磨》发表在当年的《红草莓》上。《红草莓》是当年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实习生来我校实习时办的一份手抄报。
手抄报张贴在学校报栏的玻璃窗里。报栏前面是花园,两侧有垂柳。那天路过报栏,看见一疙瘩同学热闹地围在报栏前唧唧喳喳,就想过去看个究竟。走过去,就看见玻璃橱窗里的《红草莓》。左上角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写的散文《父亲的小石磨》。报纸上的钢笔字很好看,完全可以当书法作品欣赏。从插图到版面设计,再到色彩的搭配,给人赏心悦目的欣喜。到底是中文系的才子!
《父亲的小石磨》是我读完贾平凹的《丑石》后写的。我的语文老师何庭中看罢问我写的是不是真事,说文字朴实感人。后来碰到新华社记者程秀峰,那时候他陪同李瑞环去礼泉县的袁家村采访完在写报告文学。他是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实习生带队的老师,我把自己的两篇散文拿给他看,看后说不错,并建议我把稿子拿去找他的得意门生高林瑜。
我和高林瑜老师就这样认识了。
他大约给我批阅了七八篇习作。每篇都很详尽。有四篇散文,还写了很长的评语。这四篇中,有《一棵枯树》《失去的卡尔》《父亲的小石磨》,另一篇叫什么名字,不记得了。高老师对《父亲的小石磨》一文的评价是:这是一篇很成功的散文作品。真挚而深情的文字撞击着读者的心扉……结尾似乎有股淡淡的忧伤,不过作为一篇真正的艺术品,我看还是让那份淡淡的忧伤存在吧!其他几篇他说也比较成功。并嘱我:以上四篇好好修改修改,以备后用。
《父亲的小石磨》一文原题为《石磨》,前面四个字是高老师修改时给加的。“小”更精确,“父亲的”把父亲和石磨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一篇散文我写在一张8K的白纸上,高老师用红蘸笔改得很细,连标点都不放过,删了一小段,增加了几句很有诗意的画龙点睛的文字,告诫我要注意文章分段。这篇文章,我保存到现在,并被几个杂志刊登。还被一家杂志推荐为精品散文。
薛录中学一别,我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十多年后来我在《青年博览》上读到一篇散文《看树》,一看作者是高林瑜,我一下子就想到他。看完文章的内容,再看到始发刊物是《教师报》,就断定是他。十七年过去了,他到底在哪里?在我想象中,他应该在宝鸡辖区的某所中学教书。后来我在博客的文章中提到他,富有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几天后,他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我就是你的老师。我的惊讶无以复加。网络穿越了时空,我们奇迹般相遇了。后来我们通了电话,才知道他十几年前就去了南方,如今在广东中山一所中学教书,学校待遇很好,爱人,孩子都在身边,也在那里买了房,生活得不错。真为他高兴。看来去南方是去对了。只是经常很忙。几乎把精力都投注到教学上了。
他现在还在写,已经在《广东教育》《教师报》《广西文艺》等报刊发了五十多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看树》。上了天津市高考试卷。另外还撰写了许多教学方面的论文。
高林瑜老师的散文,哲理,智慧,诗意。充盈着对生命的思考和礼赞。读他的散文,你就像在欣赏一幅画,画里的意境令人陶醉。他散文里隐含的哲理会勾起你许多思索,关于生命,关于人生。关于美,关于丑。
他的散文是一道风景,走进了就不想离开;他的散文是一本书,翻开了就不想放下。
高涛2009年3月26西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