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习作 |

老家乾县城西约两公里处,有一条狭长的土沟,沟宽有百余米,深有三四十米,长大约要四五十公里,由北向南,依次流经永寿、乾县、武功县境内。家乡人叫它西沟。
沟底,有一条河,因为临近漠谷乡,叫漠谷河。
春天的时候,西沟就是最美的去处。
这时候,轻柔的风儿便轻轻地将在沟坡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小草打了个呵欠就醒来了。绿,淡淡的绿,一点,一点,后来,泅成一片,整个西沟都被染绿了。那一望无际的绿一如一望无际的憧憬,心,便被草的颜色覆盖。
到了四五月份,孕育了一个冬天的花儿再也等不及了,它悄悄地打开关闭的天地,将一腔心事晾晒在春天的风里。暖暖的阳光里,花越开越大,越开越香,而它的香将一条狭沟打点成一个巨大香囊。牧童常常将牛羊赶至沟坎边放,这样,他们不仅能看见沟底的风景,也能闻见沟里溢出的浓香,还能听到从沟底远远飘过来的歌声。有时候,甚至连牛羊也会停止吃草,而静静地低头聆听。而此时,平躺在沟底的漠谷河也被香醒了,它扭动身子,从北向南,一路浅吟低唱,那淙淙的流水声是奉献给春天的大地最美的歌。细细的河水清澈透亮,沁润着大地,那一弯细水将河床切割成一条漫长的曲线,那是河水在大地上镌刻下的诗篇。金黄的小鱼在涓涓的细水里追逐嬉闹,时不时一蹦一跳,时常就蹦到河岸上的湿土上,在河边玩耍的小孩子则眉开眼笑地跑过去,将跳离了水面的小鱼装进自己盛着水的玻璃瓶。
河岸边,是桃树,是梨树,它们或三三两两,或挤成一堆,驻守在河的两边,静静地注视着身边深情而温情的一弯细水。红的桃花,白的梨花,还有那黄的油菜花,把一条狭长的西沟打扮得如同一个花枝招展的新娘。成群的蜜蜂和五色斑斓的蝴蝶在花丛间飞来飞去,嘤嘤嗡嗡,翩翩起舞。狭长的西沟此刻变成一行芬芳而瑰丽的诗,这是季节奉献给大地的诗行。
星期天的时候,来西沟玩的人就特别多,西沟就节日一样的热闹。那时候,我们在县一中上高中,一到星期天,几个同学就拿了课本去西沟,我们愿意将唐诗宋词读给花听,读给水听,读给鱼听,它们就是最安静也最懂事的听众。附近村庄的小孩子常常下到河沟底下,他们挽起袖筒,卷起裤腿,下到水里,蹑手蹑脚地去捉鱼。最多的是县城师范学校的学生们,他们选择好地方,撑起画板,就开始神情专注地在一张画纸上涂涂抹抹,枝头的花儿,天上的白云,水里的游鱼,偎依的情侣,都是他们描摹的对象。情侣们手牵手,肩靠肩满脸幸福地坐在挑花深处,女孩子手里还常常顺手采摘一朵红的,黄的,紫的野花,间或凑近鼻子低头相闻,有点“低眉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意境,让人想起一句“哥是河谷,妹是水”的民歌词。这时,也许你会听到一声声婉约的歌声从远处传来,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有时,还夹杂着小提琴的伴奏,歌声碰撞在沟壁上,制造出一连串的回声,久久的,声音就在沟底回荡不息,但并不见人,循声觅去,你会看到,原来是师范学校音乐班的女学生在唱歌练嗓子呢,她们的脸蛋比四月的桃花还要红,还要嫩,果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西沟的美,在水,在花,在人。
多少年了,每到春天,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西沟,想起西沟的春色,想起那曼妙的歌声和那歌声深处美丽的女子。
这些年在外漂泊,好山,好水,好景,甚至好看的女子我也见过不少,可是,故乡的西沟,西沟的春色却是烙在我心灵里的一道梦幻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