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裂变的阵痛

(2011-12-15 21:24:30)
标签:

杂谈

文化裂变的阵痛

                     ——《城市门》的意象分析

                                                             雷 达

 

    一个作家若用文学手法关注当下热点问题,似不如新闻纪实来得可看,若用平实的语言讲一个或悲或喜的故事,那又是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都能胜任的;倘若在这一切元素中,能够深埋诸多意象于作品肌体中并能生动地描绘,那是需要具备较为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手段的。

    读《城市门》,给了我这样一种感觉:农民好比是一窝安居乐窝的蚂蚁,他们秩序井然,生活自在,突然有人掀翻了他们的窝,一时间产生了极度的混乱和恐慌,然后纷纷奔逃,四处碰壁,而且能听到哭泣、哀叹、呼号……让读者由不得低下头来深思。另有一种幻影在晃动,好像一棵根部很粗的古树在断裂,这种声音在阅读中始终在响,丝丝缕缕地牵动着中枢神经,读完了,大树轰然倒下了,淡淡的尘烟渐渐远去,而树根下的生灵全都融入城市一统化的楼群里,四季节令,山野气息不再分明。这让人心酸,让人的内心震颤不止!

   看得出作家是太眷恋这块土地了,整个作品在秦砖汉瓦的历史影子下推动着,从而有了文化厚度。作者以忧郁的心灵触动了当下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两大难题:精神失落与生存困惑。张旗寨和掌旗寨的土地、村落、庙宇全部被商业征收,转眼之间毁于一旦,他们虽然拿了一笔征地费住进新居,可他们的生活从此乱了套。作家以敏锐的眼光,书写了农民在失去故土后的精神痛苦,移迁新居后的生存挣扎。

   作者深埋了这两大主题于作品中却并不显干巴,人物和事件的贯穿相得益彰,人物推动事件,事件塑起了人物。作者显得颇有手段,无论是人物设计,还是事件的设计都具有意象化的品质。笔者猜想:“秦汉战鼓”是这块土地上的精神宇宙,“龙爪宝地”是他们的生存宇宙。因此,掌旗寨和张旗寨世世代代都在这“两宝”上争个不休,故事迭出,情趣横生,争出了精神争出了感情。中国村寨的传统民情民风在此演绎得浓墨重彩。

    作品的主线由张旗寨的张大家,掌旗寨的德胜家来展开,这两个人是两寨著名的老鼓手,铮铮铁骨,君子风范。但开篇作者是以掌旗寨鼓手世家德胜的女儿琴的恋爱作了引子,一个是工人李闯,一个是大学毕业当教师的吴运,结果是,在两寨“秦汉战鼓”比赛中,琴看上了张旗寨清云的丈夫,张大的儿子张虎。三角恋爱构成了情感线,但这条线很大程度上是对故土、文化、精神、理想的崇拜,承载这个内涵的载体是张虎。张虎是张旗寨的村长,秦汉战鼓的传人,无疑是作者笔下的精神象征,文化的承传者。人们从琴观赏张虎敲鼓的眼神中觉察到琴的感情动向。张虎性格沉稳、坚定、勇敢,争强好胜,维护四邻,他身上有琴父的特征,这是琴的爱情的真正因缘,也是潜意识中的精神血缘。他们的爱,只能是形而上的精神之恋。而这份感情充满了神秘色彩,其心灵感应近乎异灵,且能催人泪下。这是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吴运是个有思想的年轻人,在作品中承担了思想者的角色,维护农民的利益。商业征地时,他最先站出来告村人,这场交易就好比是十五世纪英国“羊吃人”的事件。因此影响了征地活动而被公安局抓走了,回来后疯了。琴与工人李闯本来顺理成章,结果琴在大婚时逃了。张虎不能成为丈夫,疯去的吴运是琴的次选,因为吴运是维护村民利益受挫而疯去的,然而世俗心态不允许,再次证明琴的爱情是作者深埋的一种文化与精神崇拜的意象。琴和张虎约会时,曾要求张虎带她到咸阳“五陵原”看看,她说了很多迷恋这块土地的话,更证明了琴的情爱影幻。这些设计都是不露声色的。

   另一组人物是两个鼓手张大和德胜,他们载负了作家对传统人格的文化想象。这两个地道的农民,依恋土地的情结被写到了极致,命运的结局呈现出不同的悲壮。张大这个旧时“地主”因“龙爪宝地”从此消失郁抑而死;而德胜为失去土地充满担忧,于是打着赔偿的旗号成了钉子户,他头顶宪法阻止拆迁,领着乡亲到政府静坐,怒打了县长外甥。情绪层层推进,场面颇为震荡。当他捆着铺盖卷准备坐牢时,等来了县委书记,说出了农民失地后的危机,而后自动撤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让步……德胜大意凛然,仗义疏财,为民请命的文化品格得到升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典型化,能更有力地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抹不去的记忆。进城后德胜的担忧出现了:村民黑花跟有钱男人走了;青青被朱理弄大了肚子;张伍当了黑社会的头子;做买卖的人血本无归;本分的人受二毛子欺负,村民们处于极度的恐慌之中。德胜感觉到了极大的不安全,雇人在后院挖了个地窨,不为人所知。作者在此埋了一个大伏笔,大意象。吴运在空荡的村街上疯喊:羊吃人……

   这是作者最见功力的一笔,这是整个作品铺设的一个忧患意象,到底是什么病作者没交待,也许是时代病吧?琴和张虎没病是否是希望的意象?他们能否通过德胜的“通道”逃亡却也是未知。作品艺术地深埋了思想,又以深刻的思想直抵社会的病相。作者对失地农民的精神去向与生存困境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在很大程度上书写了人性扭曲,道德失范,心灵迷惘。“龙爪宝地”没有了,“秦汉战鼓”虽然成了非物质遗产,进入了省城艺术团,可德胜说鼓是“敲”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庄子曰:“技进乎艺,艺近乎道”,而现时代却是:一切“艺”都成了“技”,“道”已被世人推上了祭坛!大众文化只剩下了残骸,一切文化又成了商业所利用的品牌彻底成为商品,文化是世人分食的最后一块蛋糕,渗透在民间的文化品格,在这个时代与心灵、感情、精神彻底剥离!身居高楼心灵却在流浪。这是作品中的感伤曲。作品的乡村风情也表现得相当充分,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入,尤其是为当地秦汉历史背景下的乡土文化,唱出了一曲挽歌,显示出作家极大的赎救愿望!且不无直面社会矛盾的勇气,独具社会批判的高度。作品很耐读,字面背后的意味不少,我以为是值得推荐的。

     雷达:著名文学评论家:历任《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茅盾文学奖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评委,鲁迅文学奖多届评委。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兼任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