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那个古乐
走时还是一片明光,到了集贤镇就下雨了。开始是小雨,后来雨大的要用伞遮挡了。来早的专家大都聚在镇政府的屋檐下,赞叹这雨是财雨,我在这雨声中却听到了一曲美妙的古乐之音。
前几日,西海说集贤镇邀请几位专家学者还有作家文化人到镇上看看,我很快就答应了。集贤镇这个名字很早就有耳闻,这个镇是个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唐武德六年,为东瀛和西社两部分,东瀛是皇帝的行宫,西社为百姓聚居地。皇族常来此游玩,狩猎,闲时由西社人奏乐。现存有巨大的石刻遗址,图像有龙纹曼草、凤形门镶、皆属唐宫内物品。集贤村至今保存的古代乐器有笙、管、云追、方匣子、编钟、编鼓、音板等。集贤古乐那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曾震撼很多人,外国诸多著名音乐家、艺术家到此拜访。称其是古代的中国“交响乐”,“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秋雨浠浠啦啦下个不停,踏实坚硬的水泥路上积了很多水,踩一脚就是一串串水泡,瓢起弧形的水窝,像一曲曲古乐的音符。蒙蒙雨中我望见一行皇室的队伍从眼前掠过,我想,集贤镇的历史不应停留在唐武德六年,,集贤镇地处上林苑之首,(上林苑北靠谓水,南依终南风。)据汉书旧仪记载:“上林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这里曾是皇家大型宫殿区,秦汉时期宫殿星罗棋布,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没置招待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更有一些娱乐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廓幽径,花香景深。”唐代歌舞繁盛,集贤古乐在集贤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们把历史的眼光放的更远些,把集贤古乐放在上林苑中去解读,会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集贤古乐这个辉煌的名字。
我的思绪就像这缠绵的秋雨在我的周围织成了一个历史的大网,越过“财神故里”,我听到一种古扑浑厚的音乐,那音乐仿佛不是从前面那座古建筑里传来,是一种天籁之音。
这美妙的天籁之音从哪飞来的?有朋友告诉我,我们就要听到集贤古乐了。但我们还没走到那古建筑的演奏厅,况且集贤古乐的演奏尚未开始。灰蒙蒙的天际漂着小雨,我顿足细辨这古乐的方位,她确实来之面前那座古建筑物里,是那样的清晰悦耳,想必古乐常在这古建筑里演奏,这座古建筑里已溢满了古乐的音符和韵律,一旦遇到巧妙的时机或者知音之人来访,这建筑物就会释放出那美妙的古乐之音。
秋雨的浠浠啦啦声被一种强撼的古乐遮蔽。这古乐是那样的熟悉,似曾感受过,聆听过。但我的确是第一次到集贤镇,也是首次去感受集贤古乐的魅力。那鼓的憨厚、雄浑,笙、管、笛的嘹亮之音,奏出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我无法相信这音乐和建筑有如此的亲和力,在没有演奏时,建筑物竟能原质原味的释放曾经演绎过的古乐乐曲。啊!我徒然想起来了,两年前省作协青创会上,集贤古乐曾在会址桃花园演奏,曾经震撼过我……
我期待着再次感受集贤古乐的艺术魅力。
集贤古乐虽受隋唐宫廷音乐熏陶感染,演奏形式和乐谱与唐宫延音乐一脉相承,但她应发源于秦汉时期,甚至更远,她在上林苑一定有过辉煌的历史。走出古乐演奏大厅,天际放晴了许多,眺望终南山,我忽然想起柳青笔下的梁生宝,那个朴实坚毅的汉子。集贤古乐虽是皇室附品,但我却从中却感受到了一种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欢乐情景,听到了梁生宝买稻种行走在大道上那坚强有力,似鼓的脚步声。那打击器和笙、管、笛等吹秦乐器与古筝、琵琶、三弦弹拨乐器浑然一体,构成了集贤古乐庞大而复杂的配乐结构,无不展现出古今艺术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也正是她反应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才代代相传,千年不败,流芳至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