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民”找辛茜
2004年5月,得知辛茜到西安出差,我带一帮文友去见她,找到宾馆却不知她住那个房间,苦等两个小时,找不见她的人影,我们给每层楼梯口贴上“陕西人民找辛茜”的标语,不一会她被人“检举”出来,她一见我哈哈大笑:“只有王海才会出这鬼主意!”
这次在北戴河疗养,我们有缘再次相见。辛茜是我长篇小说《老坟》的责任编辑。《老坟》出版后,得到众多评论家和读者的肯定,这“功劳”有辛茜的一半。 那是小说出版前,辛茜提出要修改,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我看后坚决不同意,小说出版搁浅下来。停了好长一段时间,出版社邀请我到西宁与责任编辑辛茜沟通一下。我去了西宁,“仇人相见,格外眼红。”我讲她要删取的都是作品的精华,她说那些是“垃圾”,由白天谈到晚上,两人争吵互不相让,最后她生气的摔了笔:“如果你再这样坚持下去,我宁愿放弃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她那认真的程度使我无法忍受,她对书中关于性爱的有些描写,简直“嫉恶如仇”,你有千种理由,她一句断言:删掉!我们无法沟通了。
沟通失败,出版再次搁浅。
夜己很深了,她仍没有回家。坐在那里捧着书稿发呆,时间考验着对方各自的耐心,我忽然发现她很可怜,我再也无法固守了。男不和女斗,由她去删改吧,看她能整个啥样。删改后的《老坟》酸净了很多,我不得不承认,《老坟》阅读更加流畅,紧奏而缠人。当我二遍再读《老坟》后,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固执是一个错误。我被她对文学的那种纯真的执着感动,夜幕下,我约她去市区广场散步,我真诚的向她道歉,我们象朋友一样漫步在广场,交谈自己修改《老坟》的感受。那天,她和我一样兴奋,她说:“你那样的倔强,我要说服不了你,我真想揍你一饨。”我望着她那明亮的眸子暗暗的叹服她:什么是责任编辑?编辑的责任既是一颗对作者、读者,对社会负责的赤诚之心,正因为他们对工作那种近似一种完美的追求,才是奇光异彩的主流文化市场有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月光下她的风采很迷人。
《老坟》出版后,著名评论家阎纲撰文评论:“王海所写的一切好象都是他经过的一样,显得老到。王海喜欢写野性,也多处写到性行为,但他写得干净,点到为止,没有穷形尽相恶心人……
五彩斑驳的生活细节,五光十色的人物个性,王海把周陵上仅有的风物人情,达到一种可怕的真实程度……”
这次在北戴河相遇,每每谈起《老坟》,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希望再次看到她那执拗的劲儿,甚至想和她为某个事情能争吵起来。那天去山海关参观,路远,“创作之家”给我们分配了午饭,我和辛茜坐在一起,途中我忽然喊丢了一只鸡蛋,认定辛茜“偷”了我的鸡蛋,惹得一车人大笑,她含笑不语。回来时已是午后,几位年长者坐在车上“呼声”大作,我说:就辛茜的“呼声”大,车上停了“呼声”,一车人看辛茜,她气得满脸通红冤屈叹道:“王海你不要乱说……”路上,我总是逗她笑,别人问:你们早就认识?我们何止早就认识呢!
《老坟》使我们相识,《老坟》使我们产生了深深的友谊,几天的活动我却发现,过去的辛茜再也找不回来了,风彩依旧的辛茜变得老城而滑润,少了过去的执着和坚毅,这或许是生活和岁月改变了她。
关于《老坟》……
1、2001年4月,《老坟》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为了防止盗版,《老坟》更换了书号,也多次更换封面,但仍未能制止盗版,《老坟》至今已出版七个版本。2004年12月16日被四川成都文化公司再次买断一年出版发行权,2006年8月再次被北京昌德文化公司买断一年出版发行权。
2、2002年7月,省內外100多位艺术家,以剪纸、书法、绘画、楹联、篆刻、泥塑等艺术形式对小说《老坟》的人物故事进行了一次多方位的艺术展示。上海《文汇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称这是一种少见的文学现象。
3、小说《老坟》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对咸阳五陵原文化的关注。2003年8月,咸阳市委、市政府为此召开“咸阳帝陵文化高层论坛会暨咸阳城市形象定位研讨会”,大会誉名的“中国第一帝都”,为咸阳获得“中国魅力城市”提供了准确的文化定位。大会提出咸阳五陵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引发咸阳地域文化研讨、投资、旅游热。
4、2005年3月,咸阳五陵原“中国金字塔群”引起世界华人注目,“世界华人刘氏后裔祭祀汉帝刘邦大会”在咸阳五陵原上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等地华人近千人汇聚咸阳五陵原祭祀汉帝刘邦,并在五陵原上植树留念。
5、2004年12月,王海获得“特殊贡献专家”称号。
6、2005年11月,王海获得美国“国际文化与科学交流奖”。
四、名家点评《老坟》:
1、陈忠实:(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
王海笔下人物的穿透力很强,人物心灵的扭曲描写让人惊心动魄。
2、贾平凹:(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这部书(《老收》)是一个新的收获,行文老道,场景、情节描写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奇。
3、费秉勋:(教授、著名评论家)
外地作家打死也不会写成这们格调和内容的一本书。读它比读史籍资科所获得更多的感性和意象。从世界精神多样性这种价值观看,这样的小说弥足珍贵。
4、王仲生:(教授、著名评论家)
我以为王海在探索中国女性形象的性爱生活的残缺与酷烈上,达
到了一个强度、深度很少有人能够匹敌的水准。
5、2003年8月,长篇小说《老坟》被推荐参评第六届矛盾文学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