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妈妈们在一起总离不开的话题如你的孩子会说话了吗?会说什么了?会说儿歌吗?会背唐诗吗?等等。。。。。。我家的叮当在语言方面发育的较早,1岁4个月的时候基本上生活中的话就都可以说了,当然什么儿歌、唐诗、故事,都不是问题。能较早的表达只是一方面,我觉得及早地使用、运用语言带给儿子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
1.
善于表达。
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认识的物品或数字,儿子都会很高兴地说出来。他可以认识数字1――11,看见汽车的车牌时,他快速地跑过去,用小手指着数字一个一个地读。看见了、读懂了、说出来对于儿子来说已经成为必不可分的一体。
2.
性格开朗。
因为他可以说很多东西,经常会受到大人的表扬,带给他的总是快乐,所以儿子形成了开朗、健康的性情。看到陌生的老人,也会跑过去叫姥姥、爷爷。做车时,看见不认识的人咧开小嘴叫叔叔、阿姨。自己感觉说对了时,不等妈妈表扬,自己也会沾沾自喜。
儿子是快乐的,是开朗的,是活波的,是自信的。但凡陌生的东西,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勇于探索,敢于挑战。这时我给予适当地引导、支持,儿子在探索中寻找快乐,在探索中日渐成长。
3.
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加快大脑的开发。
因为儿子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语言信息库,并成功把掌握的这些内容内化,所以他具备了初步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例如,在生活中看到的物品,迁移到书上也认识,相反,在书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出现的时候,也能认出来。
又如,两个月前教他一首儿歌《星星的梦》―――星星的梦是亮亮的,草儿的梦是绿绿的,大海的梦是蓝蓝的,妈妈的梦是甜甜的。儿子听完后问我,爸爸的梦呢?当当(儿子的小名)的梦呢?奶奶的梦呢?我一一做答。
卡尔威特说:“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
4.
促进记忆力的开发。
因为儿子具备了表达能力,1岁5个月的时候,可以独立地背诵百家姓的前16句;唐诗4首;故事4个;诗歌10首;童谣1首,歌曲4首。因为我每天上班,业余时间有限,用于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这也是我们国家上班族的妈妈可悲之处,但这些足以证明孩子有了记忆力。
对于一个初涉世事的婴幼儿来说,待接触、学习、发展的能力有许多。但我认为,语言的能力显得相对更为重要,因为语言是孩子一切学习的基础呀。一个不会说,不会表达的孩子,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呢?
“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语言教育也和幼儿兴趣不可分离。实施教育的前提一定是幼儿有强烈的兴趣为基础的。不可勉强,更不可急于求成。我对儿子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从感兴趣的事物下手,时时教育、处处教育并不断重复已会内容。
每位幼儿的喜好都不大相同,开始的时候,从身边的物品开始说起,看见什么说什么。从一般孩子最感兴趣的食物、动物下手,喜欢什么说什么。在一遍遍的重复中,我发现儿子对叠词特有兴趣,于是我就即兴地说了些叠词,他都说得很好,于是我就开始从叠词改为带叠词的儿歌、唐诗。只要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成效自然向泉水一样不断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