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最适合出游。早就在书中读过吴道人庵的介绍,但一直未闹明白此庵到底归属于长清还是泰安,所以也没有考察的动力。上次去长清马套村考察齐长城时曾有心入山寻访,然当日烈日炎炎,又我独自一人,未能成功。适周六天气晴朗,秋风阵阵,躁动的心终于在朋友的鼓励下坚定起来,与同道相约决心入山探询。
根据资料里的记载吴道人庵位于与西神霄山相交的青天峪源头。这个描述对我而言基本是没有任何帮助。因为我既不知道西神霄山在哪,也不晓得青天峪是哪座山,如何确定坐标。不过在马套村考察时,曾听当地村民说过,吴道人庵在该村东侧的将军山东麓山腰。将军山又称蒋山,襁负山,是长清和泰安的界山,由马套村翻过将军山,山的另一侧就是泰山的桃花峪风景区。

山间清泉汇聚成的小水库
虽然我们一行四人不知道具体上山的路,但我记得沿着齐长城马套段一直向东走,直至钉头崖下就能上山了。所以我依然是把车放到上次考察齐长城的信号发射塔院内,由张庄南入山,虽然这边稍微有点点远,但好在不至于找不到上山的路。在山谷中转了几个弯后,远远的就忘到了保存最好的那一段齐长城。这段齐长城被一户村民在山垭口处开了一个口子,方便两个庄的人过往。齐长城一直在山脊上延伸到山崖下,山崖下有一条很明显的山路,听村民说顺着这条貌似有人工痕迹的山路走,就能找到吴道人庵。
走在钉头崖下的这条小路上,山风吹过,身上似乎还有一点点凉意,我喜欢这种感觉,让人感觉不到登山的辛苦。山里很静,我们几个人说话声都略带有回音,而耳边除了我们的话声外,听到的也只有山风吹过松林的唰唰声和清脆的鸟鸣。低着头一直向前走,蓦然抬头时,猛的看到远处的山路中央站着两尊“黑神”,我心中一惊,以为又遇上了护林员的大黑狗,不过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两只黑山羊。两只山羊不等我们靠近就瞬间消失于密林中。当身上略微出点小汗的时候,远远的便看到半月形的山口,翻过这个山口就来到了将军山的另一侧。我们一行在山口处略作休息,在这里回望我们走过的路,忽然一位朋友指着远处的峭壁间给我说,看那两只黑山羊都已经跑到那里去了。

悬崖边的黑山羊
歇息够了继续前行,因为前面还有渴望一见的吴道人庵吸引着我们。下了山口,山路在山腰的悬崖下延伸,因为不知道吴道人庵到底在何处,所以我们也不强求,边走边欣赏将军山另一侧的风景。从将军山东麓的山腰向东望,山下一条水泥公路正好在这里转过一个大弯,继续向深山前行。这条公路就是通往桃花峪风景区的公路。迎着太阳向最远处望,隐约能看到岱顶上的信号发射塔。我们脚下的山路依然没有头,我们也不晓得吴道人庵到底隐藏于何方。

红圈处为岱顶,红圈下即是桃花峪
路边的一处山泉吸引了我,爬山一个小坡,一汪清水缓缓出于山崖的缝隙间。有朋友想捧起品尝一下,但泉边的羊粪蛋子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看来这里应该是放羊人驱赶山羊饮水的地方。

山中羊群饮水的清泉
终于山路貌似走到了尽头,但到了跟前才发现,山路在这里只是转了一个急弯,拐过弯后几处石头房子的遗址出现在眼前。原来这里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吴道人庵遗址。吴道人庵遗址坐落在将军山东麓大山峪里的一处小山峪内,所有建筑基本都沿着半月型的山崖修建,上下共分三层。吴道人庵遗址内已经基本没有完整的建筑,遗留下来的碑刻也仅有两方碎碑。从一方“创修碑”上可以看出,此庵创建于清宣统年间,一个叫于义成的道人长年在此修炼。让人疑惑的是于道人修炼的地方却叫吴道人庵,而且一个男道士呆的地方却叫“庵”,真是个奇怪的地方。

吴道人庵一景

创修吴道人庵的残碑
从吴道人庵考察完,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剩下的只是游玩了。吴道人庵的南头有一条山谷,我们决定由次上山,不走回头路了。走在山谷的小路上,朋友时不时的会在地上发现有小栗子,而且越走越多,我们像找到了宝贝一样,都在枯叶中仔细寻找,一会工夫就收获了有二斤多。我们拔开了一个,金黄色的栗子入嘴香甜,这应该就是有名的泰山小油栗。
下山时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由于不熟悉山顶的路,我们沿着一条像是游人走出来的小路向山下走,走着走着竟然走到悬崖边,四周也没有找到其他的路,没办法我们只好又爬会山顶。在山顶的密林中我们终于又发现了人的痕迹,由于不想走回头路了,我们决定赌一把。将军山的山顶乱石与齐腰的杂草相伴,我们走在其中努力辨认着那条似有似无的小路。快到山顶的北首时我们又看不到路了,向左,向右。。四处搜寻下,终于在一块巨石下又看到了被踩过的小草的痕迹。虽然痕迹不明显,但我们在巨石上已经能看到我们来时路过的那个山口。我们决定就此下山,就算是跳也要跳下去,因为实在没力气再回去了。不过我们是幸运的,被踩过的小草痕迹一直延续到山口,我们终于完成了绕山一周的过程。

从山顶看齐长城
回来路上,我们回首将军山,远远的望去,我们不敢相信几个小时前我们还在近800米的山顶着急寻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