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清古迹】 小寺村的四方佛

(2010-12-28 23:1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长清专辑

【长清古迹】 <wbr>小寺村的四方佛


    早就听说长清区小寺村有一尊四方佛,当地人称为“四部周”,然小寺村去了多次,却一直没有寻到这尊神宝寺遗留下来的唯一古物。是日,再次至小寺补录玉皇庙的碑刻,终于再一位明白的村民指引下,见到了这尊隐藏于民房之间的唐代精美石刻。

    四方佛之意,寻资料知:四方四佛为:东方为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为不空成就佛;今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之内即雕刻的四方佛。而十余年前被盗的佛首即东侧的阿閦佛。小寺村的这尊四方佛,高近130厘米,佛像高62厘米,莲花宝座高68厘米。四尊佛大小相同,分别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背靠背端坐在三层的莲花须弥座上。四尊佛像均已无首,然从身体部位的雕刻手法看,概为盛唐时期的作品。在须弥座中间一层上还雕刻着三尊三寸余的小佛,其亦无首,问村民何时毁,村民均称不知。

【长清古迹】 <wbr>小寺村的四方佛

    今小寺村就坐落于原来的神宝寺遗址之上,据传神宝寺由东晋高僧朗公所创建,最初的名字叫静默寺,南北朝时期的第一次灭佛运动使静默寺遭到很大破坏,正光年间,法定禅师云游至此,喜其山水及幽静的环境,重修此寺,并据寺北的宝山和神谷而取名神宝寺。后来法定又在与神宝寺一山之隔的方山之阳发现了一处风水更佳的地方,故又修建了灵岩寺,而灵岩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神宝寺在灵岩寺的光环下越来越静默,而又因其规模较灵岩小的多,而俗称“小寺”。不过,当地人还流传着“先有小寺,后有灵岩”的俗语。

    神宝寺的惨淡经营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由于疏于维修,寺院逐渐破败,庙产也逐渐流失,一座千年古寺也未能逃脱消失的命运。唐代后期时,张李二姓在此始居建村,并以小寺为村名。寺庙虽然消失,但村落却逐渐发展,慢慢的村子占据了神宝寺原来的位置,我们今天看到的小寺村就是修建于原来神宝寺旧址之上。

    千百年后,我们能看到的神宝寺遗物也只有两件了,一件就是上面说的四方佛,其当年应是供奉于某座佛堂之内;另一件遗物就是今收藏于泰安岱庙内的《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碑。此碑刻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碑为圆首方座,高256厘米,宽128厘米,厚28厘米。文隶书阴刻三十五行,满行五十四字,计一千七百八十六字,字径2.5厘米。书法严劲,与汉衡方碑、鲁峻碑极相似。额篆书阴刻“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三行九字,字径15厘米,篆法方古。碑左侧刻《佛说蜜多心经》一卷,行书七行,满行四十九字,计二百九十九字,无书者姓名,传为唐代李北海书。此碑原立于小寺村内,1965年长清归属泰安地区管辖时被泰安文管部门运至岱庙收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