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民间考古
民间考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05
  • 关注人气:7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城古迹】 港沟镇--云台寺

(2007-01-20 11:44:30)
分类: 历城专辑

【历城古迹】 <wbr>港沟镇--云台寺

    黄金周哪里景美人少?跟其他外出旅游凑热闹的人不同,我和几位朋友只想去个清静点的地方消遣一下,收费景区人肯定多,这时一驴友介绍说在济南东南方向连绵不断的群山中,有一座造型奇异、林木茂密的峻美山峰--云台山。山上还有一座名寺--云台寺,它是历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我们一行开始了我们快乐而清静的云台山之行。
  沿港沟至西营的山区公路蜿蜒前行,很远就望到一座与众不同的山峰,此山郁郁葱葱分外妖娆,山脊之上耸立一硕大的石岩。下车询问当地村民,方知这就是云台山。雨雾天时群山大部被云层覆盖,唯有此石台在云层之上,周围白云缭绕,异常壮美,云台山由此得名。

    车进芦南村已不能前行,众人故弃车徒步向山下进发。云台山呈U形簸箕状,在山坳的正中心有一座宏大古老的寺院,此寺院以山得名,故称云台寺。此寺距芦南村约一里之遥,坐南朝北,东临芦芽岭、西连孤月山,三面环山,占地约十亩之多。寺院的中心是大雄宝殿,因多次重修已面目全非,不过宝殿雕塑的神像较为完好。寺院的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位于寺院东侧的绝壁下,倚山筑券棚式石券顶椎尊宝殿一座,这是该寺的精华所在,殿高十余米,宽约八米。宝殿巧妙地借用了原绝壁上的石窟,殿内石壁上有石刻佛像17尊,与真人一般大小,分为三层。造像神态各异、翊翊如生。殿壁镶石碑三通,其中一通刻有椎尊宝殿四个大字。记载大明万历四十一年重修,其余二碑因年代久远字迹不清难以辨认,殿南侧石壁上有大明成化甲辰已巳月重建云台禅寺碑记

【历城古迹】 <wbr>港沟镇--云台寺 【历城古迹】 <wbr>港沟镇--云台寺

【历城古迹】 <wbr>港沟镇--云台寺

    寺院内西崖壁下有名泉一处,泉名玉漏泉,泉涌水量较大,不仅满足寺院自需,还可灌溉寺院下方的农田。泉水上方的石壁上还刻有大明弘治十一年重建云台寺碑记。寺院中除众多碑刻之外还有御封龙碑一通,该寺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城古迹】 <wbr>港沟镇--云台寺

名泉介绍:

玉漏泉 又名天井泉,在港沟镇芦芽岭村南之天井峪云台寺遗址。清康熙、道光《济南府志》有载,称:在云台寺西岩下,一名天井泉,点滴之声与铜壶不异。清乾隆《历城县志》载:云台寺,在桃花岭东,一名天井,依涧筑台,依台筑寺,下有甘泉,石重重,盛夏无暑。明代诗人李攀龙有诗曰:古寺马蹄前,荒山断复连。阶危孤石倒,崖响乱泉悬。明朝诗人许邦才也有诗吟道:初宿南岩天井寺,便听一夜石泉流。今泉水自古寺西侧30余米长的棚厦式岩顶渗出,点点下滴,犹如颗颗玉珠漏落,故名。泉水垂落于岩下天然水池,叮咚作响,清脆悦耳。

    引人注目的是寺院中间的两株木本牡丹。据寺院的僧尼介绍,这两株牡丹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云台寺内有两株百年生木本牡丹,每到立夏时节牡丹盛开,四乡群众竞相观看。很久以前此地传说要出一位帝王,当地有两个美丽的姑娘,命中会成为其王妃,后因故帝王夭亡,从此这两位姑娘就不见了。有个驮脚的小伙子,赶脚中路遇两个美丽的少女叫他捎脚,小伙子应允。至寺前,两个姑娘说是到家了,要回家拿钱。小伙子久等不来,就进寺寻找,结果没找到两位姑娘,却看见了两株盛开的牡丹。当地一个财主,看中了这两株花艳无比的牡丹,不顾众怒,把这两株牡丹占为己有,想借赏花炫耀自己,约请当地豪绅前来观赏。说来也怪,众豪绅一到,牡丹不但不开花,连叶也枯黄干落,弄得财主哭笑不得,只好又用八抬大轿把这两株牡丹送回云台寺。牡丹回寺后,恢复枝繁叶茂,花色美艳如初。时至今日每到赏花时节,这两株神奇的牡丹,总以鲜艳的花姿迎接前来观赏的人们。
  听着神奇的传说,欣赏着优美的景色,享受着这里难得的清静,远离了喧嚣,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放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