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州乌山道山冬日暖阳风景原创摄影旅游 |
分类: 摄影 |
我们总是想着别处的风景,而忘了身边的风景。我何尝不是这样!久居于榕城一隅,就连近在咫尺的福州乌山也数年不得造访了。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下午,我登上了乌山――福州自古以来的人文鼎盛之地。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乌山是三山之一,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位于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后程师孟延请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领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一时洛阳纸贵,声名远播。
乌山于唐代时就已是游览胜地,除36奇景之外,还有摩崖石刻200多处,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其中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堪称一绝。
乌石山最高点为凌霄台,蔡襄曾写有《凌霄台诗》,其中:“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传为绝唱。
作为道教名山,乌石山历代建造的道观祠堂亦有不少。如纪念理学大师朱熹的“朱子祠”,纪念我省9位名学者杨时、游酢、胡安国、罗从周、蔡文才、蔡沈、黄干、真德秀的“九贤祠”;纪念明代抗侯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桐”以及“先薯祠”等。革命前辈邓拓也曾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如今“第一山房”已辟为“邓拓纪念馆”,古老的乌山,也因此而生色。
四季常绿的秋枫。
登山小径。
摩崖石刻见证了乌山自古以来的人文鼎盛。

“海阔天空”四个字,据说是康熙皇帝所书。

亭台楼阁,曲径通幽。




远眺榕城。


北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