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谢谢大家欣赏!本人只是说问题,不是“教书”,这点大家要弄明白。
谈中国古诗词不能回避两个问题,那就是文字组合与文字发音问题。文字组合此题没有问,那我就说说文字发音问题。谈文字发音标准的讲就离不开物理学的音频问题。从物理学讲,诗词平仄是高低音变化的对称讲究,而押韵是同音或者近似音的对称讲究;这是中国古人完美主义的中心对称思想。现在我们看诗词的发音怎么对称好,是高低音对称好?还是同音对称好?谁的影响大,难易程度等等。篇幅有限我只是简单的说说。
其实诗词的组成是文字,而文字就有平仄变化;如果诗词都讲究平仄也就是都讲究高低音对称,那相当麻烦,有时候还受到文字的限制不能尽意的书写。相反押韵(韵脚)也就是同音对称却很容易,因为整句诗词韵脚有限。从音律的角度说,声音的简单对称能形成一定的旋律,有了旋律就产生了音乐主题;也就是说同音或相似音的重叠与对称能产生美的大脑刺激(平仄对称由于是简单的重复、多次的重复,大脑混乱记不住),容易被人记住印象深有效果。所以综合讲韵声(押韵)的效果要好于平仄。说到这里,诗词的又一个大问题回避不了必须说:那就是写诗词为什么要讲韵与平仄?韵及平仄与诗词的关系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一般人答不上来的,或者只能说是古诗词的格律规定,或者干脆说是古人的规定是不是?其实不管是格律规定还是古人规定有什么道理好不好对不对?几百几千年后的现实已经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很多规定不科学,或者与现实脱离,或者太繁琐,总之古人的很多规定只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认识的产物,毕竟古人对科学知识了解有限;我们应当科学的进化的淘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留下精髓。说白了诗词韵与平仄就是为了诗词的美感;我前面已经说了韵的影响要大大重与平仄,所以平仄不是很重要,或者初学时可以忽略。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
我只是谈问题谈我自己的看法与研究体会,别人可以参考。不同意的你可以继续写你的诗词,我没有限制别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首词,对仗与韵声在此词中大量应用,平仄几乎不受限制。还是那句话:诗词是为自己情感服务的!
《江城子·雨欲嚣狂伴残阳》
举头侧望云天亮。(举与侧;头与望;举头与侧望;云与天;举头侧望与云天亮;重复暗对仗)
月如殇,云幽倡。(月与云;殇与倡;明对仗)
独悬惨丽,四方画苍凉。(独悬与四方;惨丽与苍凉;重复明对仗)
雨欲嚣狂伴残阳,(嚣狂与残阳;暗对仗)
无声息,色茫茫。(声与色的不对称明对仗)
经常路道野外场。(路与道;路道与野外场;暗对仗)
晨炼刚,晚沧桑。(晨与晚;炼刚与沧桑;晨炼刚与晚沧桑;明对仗)
几日玄黄,铸就孤独狂。(多与少;变与不变;几日与玄黄;玄黄与孤独狂;明对仗)
不是一夜泪双行,(一与双;一夜与双行;明对仗)
明日起,读月光。(明日与读月;日起与月光;日与月;明日起与读月光;完全明对仗)
最后说一下每个句尾带句号的字尽量采用韵声字,也就是说句尾尽量同音或者相似音对称(也就是古人说的韵脚);由于句尾停留时间长,又是同音重叠重复对称,产生的旋律美就能给大脑增加记忆。我们读完诗词后,诗词的内容你可能不知道,但是韵声字(韵脚)的余音还在你的大脑回荡,而诗词的平仄变化你根本就没有印象是不是?这就说明诗词的韵声也就是押韵比平仄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