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鸿鸣:八大山人诗偈选注(16—20)
(2010-08-03 19:13:09)
标签:
宗教鸾台晚年桂花八大山人南昌文化 |
分类: 读书摘记 |
萧鸿鸣:八大山人诗偈选注(16—20)
十六、《题花鸟册》又名《乙亥册》《题画石头》
思之误是书(1),只今南郭处(2)。
南宫石头硬(3),三顾那得去(4)。
注释
(1)思:想。误:耽误,害。
(2)只今:如今、现在。南郭:复姓。《韩非子·内储说上》有南郭处士,以吹竽事齐宣王。此南郭处,典出“滥竽充数”,诗人自指,比喻混饭吃。
(3)南宫:古称尚书省。米芾(1051~1107),字元章,北宋著名书画家。因其累官礼部员外郎,故世称南宫先生。米芾一生痴爱石头,千金难买。故有“石头硬”一说。
(4)三顾:典出《三国演义》刘备中“三顾茅庐”访贤诸葛亮事。
说明
此诗是诗人在表达内心的无奈。诗人说:想想误我害我的乃是自己的书法,现在只能靠这书法来混饭吃了。这是诗人对自己的书法较之于所画的石头而言。暗地里诗人是在说自己的石头画得好,故用米南宫的石头作一比。这张石头,那些买我书法的人,即使有三顾之请,我也是不愿意给他的。
此诗有学者解释为:有人看见他的书法好,要请他去。但是要请他去的那个主人,招待的客人,都是滥竽充数,像南郭先生那样的骗子,所以他说他的脾气,有如米芾拜的石头那么硬,就是请他三次,他也不去。此一说不仅有些牵强,且与诗人晚年的性格、行为不相吻合。因为八大山人的晚年以出售书画为生,即使有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不懂书画的人,他也照样有应酬,只是应酬的方式有些不同罢了。比如要求画四幅,他却只给三副等。
十七、《题画寄呈梅野先生之作》
传闻江上李梅野(1),一见人来江右时(2)。
由拳半百开元钞(3),索写南昌故郡词(4)。
注释
(1)传闻:辗转听到,辗转流传。江上:江,指长江。江上,指长江流域。李梅野:因诗人称其为“江上李梅野”,当为江苏、浙江流域人氏。存考。
(2)一见人来:指凡是有人来。江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古人叙述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明清之际,则一般称江西省为江右。
(3)由拳:地名,所指有二。一、古县名,秦置。据《汉志》载,属会稽郡,古之檇李也,即今之嘉兴县南。二、古山名。在浙江余杭县境内,别称大群山,青降山。晋隐士郭文举所居,傍有由拳村,出好藤纸。诗人常用此词入诗。如《河上花歌图》题诗:“万一由拳拳太白”句;《丙子册页为宝崖书》:“块石此由拳”。八大山人诗中有许多使用率非常高的词汇,“由拳”是其中之一。此处“由拳”有“拳拳之心”意。半百:五十元。指来人索画的酬金。开元钞:开元,指新年。《梁书·武帝记》天监十七年诏:“今开元发岁,物品惟新,思俾黔黎,告安旧所。”钞,钱。
(4)索写:索取、讨取所写之物。南昌故郡词:“南昌故郡”语出王勃《滕王阁序》,当指所索为《滕王阁序》一篇。
说明
曾经听说过江上的李梅野,新年伊始,便托人来江西。客人带来半百(五十元)钱,要诗人为其书写南昌故郡词《滕王阁序》。诗写得轻松直白、清雅简洁,仅仅是为了记述这件事情的源头末尾,没有任何晦涩的地方。四句七言,既透露了诗人晚年售卖书画的状况,又写出了诗人在新年伊始,就收到远方来人对自己欣赏并购买书画的愉悦。但是,许多学者却在释读此诗时,将“开元钞”解释为唐朝的“开元通宝”,此一南辕北辙,让人云里雾外,把一件明白无误的叙事诗,弄得怎么也解释不下去,更不用说来理解了。可见解释八大山人的诗,望文生义和想当然都是不可行的。
十八、《题画鱼蟹》
无人醉死僧怀素(1),老马何缘一相传(2)?
万一图书内天府(3),十方还认点联圈(4)。
马怀素者唐高少监,为僧再世耶?作此,况图相假冒(5)。
注释
(1)怀素(725~785),唐代著名僧人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其书以狂草名世。嗜酒,每每醉时运笔如狂。诗中“无人醉死”即指其酒量,也是好酒的八大山人对其的赞誉。
(2)老马;指马怀素(七世纪)。马怀素在唐高宗时任过朝廷的少监官职。相传僧怀素是马怀素的转世,故而诗中有“一相传”之说。“何缘”一问,是诗人对此的怀疑。
(3)内天府:皇宫藏存资料档案的官署。
(4)十方:佛教用语,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泛指现实世界。点联圈:指阅读的人对图书的批点和圈点。
(5)作此,况图相假冒:我作这首诗,是以伪画当真画的一个比喻。
说明
诗说:没有人能把僧怀素醉死,为什么有人传说他是唐高宗时候作少监的马怀素转世?诗人可能知道马怀素并不像僧怀素那样能喝酒,故有此一问。诗人在先有设问后,紧接着便对这种设问进行解释:“万一”这种传说成为图书而进入了禁宫的正式文件而存档,那么世上“十方”的人,就会有理由对这种纪录而进行圈圈点点。诗人之所以举僧怀素与马怀素的例子,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即,假画成为真画的途径与原因。如果要是有一幅伪画,在内府著录说是真的,各处的人便都会说那幅画是一张好画。诗人用天府中图书所记伪事,比况图画中的伪作,一经名家品题,各方人士也就交口称好。对于书画真伪的问题,诗人曾在书信中言及他要买的字画,但将画上的伪字在信中点破说:“以不得真迹为恨事。”可见,诗人不仅深知书画真假的奥妙,更是对此赝伪形成的原因,有其独到的见解。
十九、《题画眉》
才多雅望张京兆(上声)(1),天上人间白玉堂(2)。
到底鸾台揽明镜(3),也知牛女易时装(4)。
注释
(1)雅望:风流儒雅的声望。此处诗人因平仄的关系,将句子倒装。张京兆:指张敞,西汉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其妻画眉,时长安有“张京兆眉妩”之说,后引申为夫妻亲昵的典故。
(2)白玉堂:白玉砌成的殿堂。玉堂:一指宫殿;又指富贵人家;三指仙人所居;四是唐宋以来称翰林府为玉堂。“天上人间白玉堂”,在这里系指前面说的张敞,张敞在朝廷是宣帝的近臣,在家里夫妻和睦亲爱,神仙富贵,各种福分集于一身。
(3)鸾台:原为官署名,唐代改门下省为鸾台,张敞曾任大中大夫职,故用“鸾台”的称呼。揽明镜:把持明镜。鸾台职责略同侍中,掌驳正违失之事。这里的明镜,有洞察幽隐、公正无私的意思。
(4)牛女:牛郎织女,比喻夫妇之好。易:改换。时装:应时的装饰,入时的打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说明
诗人题画眉鸟,而联想到张京兆为妻子画眉的佳话上来,诗人思想的跳跃性,由此可见一斑,这可能与诗人晚年的爱情有些关系。诗中着全力描写张京兆的故事,说张京兆在朝廷是朝堂上的近臣,在家里却是一个与妻子亲昵情感笃深的好丈夫,他的生活实在是人间的白玉堂啊!后两句是说:鸾台像明镜一样严肃公正赏罚分明的张敞,也知道为妻子作应时的打扮,懂得“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儿女私情。八大山人晚年虽娶妻子,但他的爱情生活和家庭生活并不幸福,从诗人晚年的许多诗文当中,我们都能看到诗人对这一情感不满足的表现。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对人间美好爱情生活向往的同时,借张京兆美好的爱情和家庭生活,来倾诉自己并不满意的爱情和家庭。
二十、《题画桂花》
人间桂花黄,山中桂花白。
只为不还丹(1),云谣慎无歝(2)。
注释
(1)还丹:道家炼丹之术,以九转丹再炼,化为还丹,自称服之白日升天。诗人此处虽是借用道家的术语,但他的实质则在于说:我已经不做释门弟子似的那种刻板的修行了。
(2)云谣:云章之活用,此指诗人的书画日课。无歝:歝,厌,厌弃。《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绤,服之无歝”,诗人说我并不厌弃画它(指此册所桂花)。
说明
桂花是诗人书画作品中较少见到的题材。诗人这回画了桂花,因此要做一些感叹和说明。诗说:人间的桂花黄,而山中的桂花却是白的,这里面暗含了诗人的一种寄寓。诗是八大山人还俗后的晚年所写,故而诗人说“山中的桂花”是白的,而诗后面的隐语是在说尘世的污染。其实,诗人何尝不知道桂花有“金桂”和“银桂”两种?
八大山人晚年“尝持”《八大人觉经》,持修的结果是,使得八大山人晚年的思想逐渐变得豁达和更具有包容性。宁藩自始祖献王朱权开始,便对道教净明派有着特殊的情感,这是八大山人晚年常有道家词汇在诗文中运用和道家思想反映在诗文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八大山人的研究界,许多将八大山人与朱道朗视为一人的学者,常常混淆了这样一个概念,即将八大山人有道教思想的诗文,当作是八大山人做过道士的证据,来加以证明自己的推断。八大山人晚年还俗后有道家思想一点都不奇怪,这种现象不仅是明末清初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巨大反映,更有八大山人高祖宁献王朱权家传的遗风。但是,有道家思想,并不能说明八大山人就一定做过道士,这是需要加以严格区分的。
其实,这首借用了道家词汇的诗文,其文本的意义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诗人先是写了两种桂花,即“金桂”和“银桂”,但诗人人为地赋予了它们一种特殊的人格意义。接下来诗人这才说自己之所以画他们的原因,那并不是因为自己还在做着“还丹”的事情,而是因为自己并不愿意舍弃它(指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