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傅应明
傅应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33
  • 关注人气:1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鸿鸣:八大山人诗偈选注(1—5)

(2010-08-03 11:29:23)
标签:

赑屃

寒灰

慈姑

西家

八大山人

临川

文化

分类: 读书摘记

萧鸿鸣:八大山人诗偈选注(1—5)

 

  一、《拟岘台》(1)

  在临川城东隅,宋嘉祐二年州守裴村建曾巩记。
  名山恍见日飞来(2),此地宁输古啸台(3)。
  东阁云峰遥拟岘(4),南楼月户几家开(5)?
  裘轻带缓风流子(6),碣短川长老大才(7)。
  记得城头工筑始,赑屃情愿出蒿莱(8)。

  

  注释
  (1)拟岘台:原为抚州城东一景,该景现已不存。岘山原有多处所指,一为河南信阳南七十里之岘山;二为江苏丹徒县东南五里,即九华山;三是浙江东阳县南八里之岘山;四是浙江吴兴县南五里,本名为显山之地;五为湖北襄阳县南九里,一名岘首山。《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水经注》:“岘山上有桓宣所筑城。羊祜镇襄阳。常登之。及祜卒。后人立碑于故处。望着悲感,谓之堕泪碑。”韩愈:“风流岘首客”,即指此山。在康熙《临川县志》卷之四·城垣·第七页先后载有曾巩、谢逸和胡亦堂等撰写拟岘台记,至胡亦堂重修该台后,其所写《抚州郡伯陈公重修拟岘台记》对拟岘台则有较明晰的说明。
  (2)名山:指岘山。恍见:恍,形象模糊,隐隐约约。恍见,好像看见,隐约看见。
  (3)宁:古邑名,指春秋晋地,在今河南修武。《左传·文公五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其二,指今之江苏省南京。隋代以后历为江宁县及江宁郡、江宁府的治所。输:引进。啸:原来指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阮籍)啸闻数百步。”此处“古啸台”当指文人啸咏之地。
  (4)东阁:《汉书·公孙弘传》:“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谓于庭东开小门,以迎宾客,表示不与属员一样待遇。引申为款待宾客的地方。《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今日个东阁玳筵开。”云峰:本指云雾缭绕的山峰。此指临川县内的“青云峰”山。
  (5)南楼月户:当为“南门”星官名的活用。《晋书·天文志》:“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也”。月户,户指单扇门。
  (6)裘:指皮衣,如《论语·乡党》:“缁衣羔裘。”带缓:带,指古代官僚、贵族腰间所系的大带。《礼记·玉藻》:“凡带必有佩玉。”
  (7)碣:原指圆顶的碑石。如《后汉书·窦宪传》:“风神丘兮见隆嵑。”李贤注:“方者谓之碑,员(圆)者谓之碣。”碣通揭,是指耸崎貌。《汉书·杨雄传》:“碣以崇山。”颜师古注:“碣,山特立貌。”按《文选·杨雄〈羽猎赋〉》作“碣以崇山”。八大山人此处“碣短”作“碣以崇山”讲。又与“川长”相对。
  (8)屃赑:当为“赑屃”,用力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巨灵赑屃。”薛综注:“赑屃,作力之貌也。”赑屃为蠵龟,《本草纲目·介部一》蠵龟,赑屭。赑屭者,有力貌。今碑趺象之。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动物,即以龟为座,背负一碑之形象。俗又称“龟负”。蒿莱:野草、杂草。
  说明
  这首诗录自胡亦堂编次《临川县志》。该志康熙十九年庚申编成,胡亦堂序末署:“康熙庚申岁嘉平月慈溪胡亦堂二斋文,题于临川之梦川亭。”八大山人曾于1677年丁巳康熙十六年末和1679年康熙十八年,两度由奉新来临川,其逗留的时间前后两次约有年余。虽然史料一直没有告诉后人八大山人在临川干什么,但是,通过从这期间胡亦堂写的与八大山人有关的二十多首诗、以及八大山人遗留在《临川县志》中的十首诗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八大山人在临川的一个主要活动项目和事情,是为胡亦堂编撰《临川县志》。
  八大山人客居临川时,同董剑锷(1622~1703,字佩公,号晓山,鄞人)、张瑶芝(字次英,一字蓉屿,鄞人)、饶宇朴等人一起,都是应胡亦堂之请来到临川的。这些人都是当时颇有声望的,他们一时聚首在这山川秀丽而又诞生过王安石、汤显祖的名城,杯酒之余,自然会发思古之幽情,于是产生了咏临川古迹的唱和之作。这也是一次八大山人行踪的记录。很侥幸,由于临川县志的纂修,这些咏临川古迹的唱和之作都流传下来了。但到了《道光临川县志》,八大山人的诗只剩下了《金栀园》和《玉茗堂》两首。总算胡亦堂纂修的原刻本《临川县志》还幸存于世,这才使得我们有幸完整地看到八大山人的咏临川古迹诗,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二、《荷花》(1)
  东畔荷花高出头,西家荷叶比轻舟。
  妾心如叶花如叶,怪底银河不肯流。

 

  注释
  (1)该诗《国朝诗》的所载与后世传世作品有所不一,分别为:“鸡兮拔醅无拔醅”“熊渠番上射赧上”。存世的一幅《茨菇》题诗为:“东畔荷花高出楼,西家莲叶比轻舟。妾心如叶花如叶,直溯银河不肯流。”其署款为:人屋。钤印:夫闲。醅:醉饱,或指没过滤的酒。熊渠:古之善射者。韩诗外传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茨菇:植物名,即慈姑。白居易《旅道池上作》诗:“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李时珍说慈姑一根生十二子,如慈姑的爱育诸子,故名。可做食用或药用。
  说明
  从该诗的演变来看,诗人的前诗意思似更直白,而后诗则要隐晦得多。从这首诗当中,得以略窥诗人一隐再隐的写作手法。该诗先用鸡来比喻自己的“真醉还是假醉”“糊涂不糊涂”,接着用了熊渠将石当作虎的典故,来写自己的失意。这种借喻与隐喻,其实都是诗人要说后面的话“妾心如叶花如叶,怪底银河不肯流”。到了演变后的这首“东畔荷花高出头,西家荷叶比轻舟”让人乍一看,诗人似乎是在写荷花亭亭玉立的风姿。其实,这里诗人借“荷花”喻人,一直是在说“东家的荷花(妾、女人)怎样好”,“西家的荷花(妾、女人)如何妙”,只是通过诗人一隐再隐的手法,将这层意思掩盖起来了。王方宇先生在解释《茨菇》此诗的时候,将“花如叶”说成是“应该是‘花如貌’”,这显然是方宇先生没能从诗全貌的角度来考察。诗人说:“妾心如叶”显见是在说“妾心如叶一样地摇摆”,这才会有“怪底银河不肯流”诗人暗喻“有花不能结果”的局面。
该诗不管是题《荷花》还是《慈姑》,八大山人出典都在于“多子”,其诗眼则在于“妾心如叶”。后世的许多释义者,不仅忽视了作者当时的语境,更没有从诗人出典的角度去考察诗的本意,这就难怪会南辕北辙了。
  该诗是诗人晚年对婚姻不满的一种慨叹:“东畔”“西家”之说,都是诗人在作比较,暗喻着“东家”的媳妇多么好,“西家”的妻子多么贤惠之意。故而紧接着便提出了“妾心如叶”的问题。所谓“妾心如叶”,实在是诗人在指责还俗后所娶得“妻妾”之心,犹如荷叶那样摇来摆去飘浮不定,以至于“怪底银河不肯流”,而不能像“荷花”那样多子、像慈姑“一根生十二子”那样“爱育诸子”,而显得难以企及。

 

  三、《寻倪永清不值》(1)
  昨日寻君长寿庵(2),闻君策足南山南(3)。
  高眠定借道人榻(4),独往每宿开士龛(5)。
  天地此时亦逼侧(6),官槎文章人不识(7)。
  洪崖虽好非安宅(8),不如归到九峰巅(9)。
  置个茶铛煮涧泉(10)。

 

  注释
  (1)该诗历来未见有人指出其出处,故而曾有许多学者对该诗提出疑问,认为不是八大山人的诗,今公布其出处,以正视听。倪永清:生卒年不祥,法名超定,松江(江苏)人。《五灯全书》卷九十七有载。详见拙著《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189页。不值:值,相遇。不值即不遇、未遇。
  (2)长寿庵:据汪浩重修《南昌县志》卷五十八·古迹中四五一页:“长寿庵在惠民门内,状元府墙后。顺治十六年僧法光建。乾隆四十六年僧本豁重修〔旧志在仓巷口,康熙十一年僧绍镫建,道光元年僧朗彻重修,或别有是庵。今废〕”。
  (3)策足:原指马鞭,衍生为杖。《庄子·齐物论》:“师旷之枝策也。”释文:“司马(彪)云:枝,柱也。策,杖也。”南山南:泛指倪永清所游之地。
  (4)高眠:高枕而眠,喻安闲自在。榻:狭长的床,亦泛称床。道人榻:道人,是佛门对比丘的古称,魏晋六朝时常用之,如“支道人”、“漆道人”等。此处的道人榻,即指的是佛门的禅床。
  (5)开士:菩萨一名的古译。通常在指称尊宿时而用,沙弥行童辈承受不起。此处即指的是菩萨。龛:供奉菩萨的香龛、小阁或专指供奉的柜子。这里的龛,当泛指佛门和寺庙。
  (6)逼侧:侵迫,迫促。形容狭隘窄小,难以容身。
  (7)槎:木筏。倪永清为康熙间活跃在南昌地区的知名人物,并为许多的诗人写过评论,故诗人有此“官槎文章人不识”一说。
  (8)洪崖:即洪崖山。位于现今南昌市西南,一名伏龙山,又名南昌山、散原山、厌原山,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道教圣地。该山左右壁陡峙,飞泉奔注。山下有一炼丹井,世称洪井。相传上古洪崖先生在此得道,故而曰洪崖。洪崖山原属新建县,现为南昌市湾里区辖地。距南昌市中心二十公里。南昌世称“洪州”,既源于此。
  (9)九峰巅:诗人泛指,指山中清静之所。
  (10)茶铛:用来煮茶的壶、钵一类的锅具。

  说明
  诗的开篇即说寻倪永清,昨日先是去了长寿庵,便听说你又去了南山南。由长寿庵到南山南,自然是“高眠定借道人榻,独往每宿开士龛”。您周游于佛道之间,连天地都变得如此狭小逼侧,您(遍游天下)文章自然会像舟筏一样被天下人知晓。诗人在赞誉了倪永清之后,话锋一转而相劝道:西山的洪崖虽好,却非安宅之地。诗人之所以这样说,乃是因为西山的洪崖是一个道教圣地,香火旺盛,人员嘈杂,不如归隐九峰山中,享受一份“置个茶铛煮涧泉”的恬静生活。诗由八大山人寻友开始,而至八大山人将奉劝倪永清而结束,从而道出了八大山人晚年处世的世界观。
  八大山人晚年还俗后,由于“尝持”《八大人觉经》,并依此修行,从而使得晚年的八大山人不但自己超越了宗教的戒规和宗派纠葛,也同样以这样的心态,规劝友人超脱。这与他晚年思想上、行为上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是相吻合的。诗是八大山人晚期漫游中作,是其晚年思想倾向流露的一个重要佐证。

 

  四、《题芋》又名《蹲鸱》
  洪崖老夫煨榾柮(1),拨尽寒灰手加额(2)。
  是谁敲破雪中门(3),愿举蹲鸱以奉客(4)。

 

  注释
  (1)洪崖:即洪崖。洪崖山又称西山。朱明南昌宁献王权及子孙的坟地。老夫:原为老年人的自称。但西周大夫致仕后出国时也自称“老夫”。此处指诗人自己。煨:原指盆中火。此处南昌土话,指将食物埋于火堆中煨熟。榾柮:煨火用的小短木柴棒。
  (2)拨:指拨火。禅典熟语《五灯会元·龙门清远禅师》:“‘拨火悟平生’,缘禅师寒夜孤坐,拨炉见火一豆许,恍惚自喜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又司空本净禅师:‘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寒灰:已冷却的灰烬。犹死灰。手加额:拨动火及寒灰时,火灰会随风而起,此时多会用手斫在额前,以挡住灰尘掉入眼中的动作。诗人此处也暗含有额首祈盼之意。
  (3)雪中门:一是指自己在野郊大雪天的环境,门已被大雪封住了。二是借禅中话头来说明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五灯会元》:“云居道膺禅师曾问雪峰义存:‘门外雪消也未?’答:‘一片也无,消个什么?’”
  (4)蹲鸱:芋头的别称,即画中所绘之物。《史记》一二九·货殖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正义“蹲鸱,芋也。”同治江西《新城县志》(即今江西黎川县)卷之一·土产:“芋,一名‘蹲鸱’,有二种,面芋、火芋,农人多种以助岁时计。”朱子曰:“沃野无凶年,正得蹲鸱力,区种万叶青,深煨奉朝食。”奉:恭敬的捧着,拿着,给予。

  说明
  洪崖,即西山,是八大山人的祖坟所在地。(见《明史》卷一百二(二七二八页)·诸王世系表三:“尊……守西山祖坟。”《宁王圹志》:“先是豫营坟园于其国西山之原。”按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甲申国亡,父随卒。”文献的记载说明,八大山人的父亲当死于1644年甲申国变期间。从该诗所反映的诗人情绪来看,诗人在西山的活动除避祸以外,正是为其父亲守孝的一个重要时间。诗人守孝之时,虽然仅是二十四岁左右的青年,但是写此诗的时侯已是三十四岁且竖佛称宗师多时了,因此自称“洪崖老夫”。
  诗是这样告诉后人的:我在用短小的木柴棒煨烤着芋头,寒冷的天气迫使我要时刻去拨尽寒灰,使火势旺盛些,寒风裹胁着寒灰四处飞扬,我不得不用手搁置额前以挡住寒灰掉入眼中。在这种寒冷窘迫的日子里,又会有谁来敲我这已被大雪封住的门呢,即使有客来访,也仅能以此赖以裹腹的芋头相送,以尽奉客之道了。全诗给人的感觉是一片凄凉悲惨、落魄的景象。同时通过“手加额”的禅典运用,因此又暗含着祈盼尽早结束这种日子,迎来额首称庆的那一天之意。
  《传綮写生册》是一本记叙八大山人甲申国变后十五年来颠沛流离生活以及遭遇、经历的总结性作品。洪崖,则是八大山人一生当中最难以忘怀的地方之一。因此,在《传綮写生册》中,八大山人便将这一段永生难忘的事情以及当时的窘境叙述出来,成为了《传綮写生册》中意义突出、情感鲜明的一首题画诗。

 

  五、《题桃花》(1)
  天下艳花王(2),图中推贵客(3)。
  不遇老花师(4),安得花顷刻(5)。

 

  注释
  (1)此题桃花,俗有“人走桃花运”和“人面桃花”之说,此二意在该诗当中,大有深意焉。
  (2)艳花王:桃花逢春最早开,出众绿而独见桃花之红艳,诱人无比,故诗人说“艳花王”。
  (2)图中:指诗人所画的《桃花》册页。推贵客:桃花并不是名贵的花品种,但我却将桃花推崇为此册的贵客。此一句的伏笔,是在为诗人下面要表达的隐喻做准备。
  (3)不遇:没有,不碰上。花师:指园丁。桃树如果每年没有园丁的修剪,其花开得并不旺盛和艳丽,故诗人在此特作重点说明。
  (4)顷刻:短时间,瞬间。桃花开放的时间虽很短暂,但经过修剪的桃花,照样有“顷刻”的红火和妍丽。

  说明
  这首诗是在八大山人快五十岁的时候,他与胡亦堂相交时所作,这也是八大山人自遁入佛门后与世俗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从诗的客观内容来考察,诗人希冀别人赏识的心理是显而易见的。诗是题在《墨花图卷》之一的《桃花》旁,这对于极善于用画的内容来表达自己隐喻意义的八大山人来说,也决不会是随便和轻率的。往往在艳极一时后而“化作春泥”的桃花,不仅其体容弱质,且在世俗间多蒙轻薄之毁。结合胡亦堂在《梦川亭诗集》中《咏瑞香花诗》的考察,八大山人在临川的目的就是“为得一女子”(见《永丰县志》),而诗人在此时写桃花的命运,这就给“人走桃花运”和“人面桃花”带来了必然的新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