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2007-05-06 10:27:49)
分类: 璧山名人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祝嘉(1899-1995),字燕秋,海南文昌人,1948 年定居苏州,毕生致力于书法研究、创作、教育,是我国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 1935 年出版了他首部著作《书学》;1941 年完成我国第一部《书学史》,后于 1947 年由于右任先生作序出版,填补了中国近代书法史学的空白。此后笔耕不止,一生共撰写书学专著 70 种计 360 余万字。 祝嘉先生的书法与其理论紧密结合结合,他四体具精,一生临摹百遍以上的碑帖 130 余种,并力主“全身力到论”故其书法碑帖交融、老辣苍润、浑厚古拙,内蕴丰富。晚年融合汉魏开创了独特的章草书风。 祝嘉先生一生主要成就有四方面:1.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书学史》;2.率先提出我国书法高等教育问题,并设计教学框架;3.开创现代书法比较学,书法批评先河;4.力倡“全身力到论”是传统实力派的表率。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书学史》1941年完成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书学史》1947年前上海教育书店出版
 

 

  书坛巨擘祝嘉,号燕秋,亦属乙秋,海南、文昌人,(1899-1995),生活于整个世纪间。自青少年即热爱书法,毕生为宣扬祖国文化瑰宝书法作出巨大的贡献,是书法共称的。

  1939年祝嘉先生由广西辗转进入四川,在壁山一个图书室工作,因酷爱书学而潜心阅读史籍,以探索书法长河的源头。他于四十二岁时,立志要综览一下祖国书法形成发展与进化的轨迹——书法史。使他失望的是,在查阅《丛书集成》《万有文库》《美术丛书》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十多种“文化史”《绘画史》等许多资料,就是检索不到“书学史”。其原因或许就是有四千年书法流传历史的祖国,在20年前尚没有书法或书学课程的教学科目所致吧。
  经过再三查找,发现一本翻译日本人写的《中国书道史》,祝先生感到心情愤懑。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艺坛奇葩,而这株艺坛奇葩的历史,竟要外国人来写,太不象话了!于是发愤读书,搜集五百多种有关资料,爬罗剔抉,理次后先,着手编写《书学史》。用八个月的业余时间(白天做好图书室的本职工作),写成二十五万言的《书学史》稿。这部著作完稿后,深得“社会教育学院”图书馆、博物馆学系主任汪文焕的青睐,要祝嘉先生担任“金石学、文字学、博物馆学”等功课及课外“书法组”导师。
  祝先生的老友王德亮,见到这部《书学史》稿,就拿去函致于右任先生看,并请于先生作序。于序中云:“王君德亮函示祝君嘉所著此书,阅之甚为兴奋;且欲请其于历代草书作家,再为加详,而竟未获讨论之机会,亦憾事也。……以吾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历史之久,方言之殊。民族的结合。文化之传播,所利赖之者良多。……《书学史》取材甚富,眉列亦详。有志于书道者手次一篇,可免搜检之劳;而于文学改良,谋猷孔多之今日,尤为需要。……故乐为之叙。”云云。

  尔后祝嘉先生更锐意著述,47年间上海教育书店先后出版了祝嘉书法著作八种(承赠予多种,经文革之乱,多数荡然)。七五年以后,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祝老的书学著作十多种;南京金陵书画社出版了《书学论集》收入22种(84年又再版印行);成都、兰州都再版印行了《书学史》;《书学格言疏证》成都先后印行了十四万册,台湾亦翻印销行;日本译印了《书学新论》。共印行360余万字,约近其全部著述之半。
  郑逸梅在《艺林散叶》中说:“近代论书法之著作,以祝嘉最为宏富。”刘海栗在《读郑道昭碑刻五记》中说“祝嘉同志称郑道昭为北方书圣,与南方的王羲之并列,可谓大胆而有见地.

 

(节录自《书坛巨擘祝嘉:毕生献身宏扬书法书学精神扫描》)

 

祝嘉与中国第一部《书学史》

(原载《海南日报》)

 

  祝嘉先生的《书学史》,由于右任先生作序,吕凤子题签,于民国三十一年出版,填补了中国书法史的空白。我心仪虽久,却一直无缘拜读。

  近日,友人自内地书肆为我淘得旧版《书学史》一册,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据案抚摩,灯前展卷,竟久久未能入寝。

  祝嘉(1899—1995),名朝会,字乙秋,海南省文昌县清澜镇溪田村人。青年时代离开故乡,负笈羊城,漂泊南洋。抗战时期,辗转逃难于鄂湘桂蜀,万里萍踪,他以顽强的生命,超人的毅力,不移初志,呕心沥血,遍临历代碑帖五百余种。四十二岁时,祝嘉发愤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书学史》。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平生著述宏富,共计七十种三百余万字,是我国书法碑学理论继清代包世臣、康有为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祝嘉因此名重海内外。

  祝嘉先生的这部《书学史》,解放前后曾有多种版本。我案头的《书学史》,是上海教育书店1947年首版本,三十二开,封面有吕凤子行书题名。卷首有二序,一为民国元老、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序,二为祝嘉先生自序。全书共分十四章,上自唐虞以前,下至晚清末年。史料翔实,搜罗详尽,不但有“史”之特征,而且具备通史的结构体系,是中国书学史上的开山之作。

  历代书法理论著作,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但总体内容以书家评论、人物轶事和作品赏鉴居多,基本不具备通史的特征与框架体系。而沙孟海的《清代书法篆刻三百年》虽具备“史”的特点,但仅限有清一代,无法统括数千年中国书法全貌,因此,祝嘉先生《书学史》的问世,具有非同寻常之意义,它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它是一部记述自原始社会至清代末年的书法通史。按惯常历史断代分类,每一朝代单列一章。同一朝代因政权交替分立以及书风演变较大者另分而论之。如汉代书学分西汉与东汉;晋代书学分西晋与东晋;宋代书学亦内分北宋与南宋。每一朝代均先有总论,再详列本朝书家,擅帖或擅碑者,并无偏废。

  其次,以记述与评论相结合的方法来编写。传统史学家往往恪守“述而不论”之信条,因为据史记述容易,持理公允评论困难是众所周知的。但祝嘉先生并不畏难,在编撰的这部《书学史》时,以记述兼评论之方法,在每一章节前对整个时代的书法状况进行全面阐释,间或穿插他个人的真知灼见,并相应纠正书学史上的诸多错误。

  再次,史料翔实丰富,罗列广泛细致。《书学史》所列书家二千余人,引用书目五百多种,搜罗详备,不仅前无古人,即令目前,诸多当代书法史学家仍无法企及。诚如于右任先生序中所言:“《书学史》取材甚丰,罗列亦详,有志于书道者,手此一编,可免于搜检之劳:而于文字改良……之今日,尤为需要。”

  1990年,祝嘉先生的《书学史》被收入“民国丛书”再版。

  我出生较晚,无缘列祝嘉先生门墙而当面请益,却有幸于1985年祝嘉先生返乡省亲讲学时,亲眼目睹先生挥毫展墨之神采。而今,虽时过境迁,但祝嘉先生对中国书法的贡献以及《书学史》之价值,愈来愈为当代书坛所重视。“祝嘉对二十世纪中国书学的杰出贡献是多领域的,可以说缺少了论述祝嘉书学思想及成就的二十世纪书法史乃是一部残缺的书法史”。(参见《中国书画》王渊清“祝嘉与20世纪书学”)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成都古籍书店再版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上海书店再版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中国书店再版
 
祝嘉:中国第一部《书学史》诞生璧山
兰州古籍书店再版
 
 

?/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